APP下载

医卫类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2018-03-03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医卫精准院校

黄 澌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高职院校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服务、提升服务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理论分析

廖惠卿等[1]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进行界定,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职院校在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工作。吴一鸣[2]对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要素进行解构,从内在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专业建设的对接性、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师资队伍的适应性、条件设施的保障性、体制机制的创新性;从外显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服务人才成长发展能力。雷久相[3]认为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内涵包括5方面: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是指高职院校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师生发展。

2 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2.1 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是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职责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功能,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履行好这四大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意在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利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国家颁发的系列文件和政策都强调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功能。从国家层面来看,提升服务能力是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与神圣职责。

2.2 从社会层面来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服务和支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劳动者的素质素养、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除了人才培养外,产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重组、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等,都需要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支持,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学校应与其合作育人、合作办学,最大限度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2.3 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这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高职院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行业、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为社会专技人才提供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通过科研成果推广为社会传播新理论、新成果,这都是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存在的价值。高职院校大多由地方政府投资、地方政府主管,必然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能否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决定了其是否具备竞争力,否则就失去了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 医卫类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服务能力

无论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来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能力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医卫类高职院校应借着国家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机遇,在健康服务业和养老产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努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服务师生能力,实现内涵式发展。

3.1 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国家战略是国家为实现各领域各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规划,高职院校要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医卫类高职院校,首先,要提升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医疗卫生和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医卫类高职院校要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疗卫生人才,为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现有医疗卫生人才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指导,为健康产业发展与升级提供技术服务,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其次,要提升服务“精准扶贫”战略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战略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扶贫,重在扶智,重在改变家庭命运,重在阻断代际贫困,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精准扶贫。医卫类高职院校要努力提升服务“精准扶贫”战略能力,一是实施精准招生、精准资助、精准就业措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拥有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顺利就业、实现出彩人生的机会。二是实施精准培训,让贫困农民掌握一门技能,实现脱贫致富。例如,为贫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失业人员等提供月嫂培训、家政技能培训等,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最后,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从顶层对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行设计和规划。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医卫类高职院校可探索开办留学生班,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帮助沿线国家提高卫生人才的技能水平。

3.2 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医卫类高职院校要深化专业群建设,努力打造一流专业,与行业知名企业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师引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共享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共享型在线学习平台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专业建设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高度融合,推进专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2)提升教育培训服务社会能力。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达到一比一比例。医卫类高职院校要整合教育资源,逐步建立融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助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其他成人教育于一体的教育培训中心、区域健康教育中心。对接医疗卫生行业,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单位在职人员“三基”培训、行业医护骨干培训、乡村医生本土化培训等,提升教育培训服务社会能力。(3)提升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医卫类高职院校可依托专业社团和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利用专业知识和设备设施面向农村、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同时,医卫类高职院校可开展高校教师进社区活动,与对口社区共同开设社区课程,为城乡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理念、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教师服务社会能力。

3.3 提升服务师生能力

师生是高职院校办学治校和内部治理的主体之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服务师生发展。一是提升服务教师发展能力。医卫类高职院校要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制定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立在职教师轮训制度、赴临床一线进修制度,着眼教师发展需求,在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同时,帮助教师提升职业自信。二是提升服务学生发展能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注重“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帮助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实施就业“一把手”工程,对家庭经济困难、少数民族、残疾人、纯农户家庭毕业生等进行就业帮扶,通过个性化辅导、专场招聘、优先推荐、发放求职补贴、托底帮扶等举措,精准发力、精准帮扶,确保上述学生家庭实现“造血式”脱贫。同时,引导医学生重医德、讲医德、践医德,树立职业自信,培养职业精神,成长为德技并修的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惠卿,杨燕,伍文彬,等.社会服务在地方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0(4):61-63.

[2]吴一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要素解构与评价策略[J].职教论坛,2016(13):14-19.

[3]雷久相.高职院校如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刍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66-69.

猜你喜欢

医卫精准院校
两会医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机构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对策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两会医卫大变局
构筑医卫文化建设的四梁八柱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