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师心理资本的价值分析及培养策略
2018-03-03徐雪平
徐雪平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心理资本是最新的学术概念,也是对最古老资源的再认知[1]。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特定情景下对工作态度、行为、绩效等产生积极影响。虽然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心理资本内涵、结构、作用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但他们普遍认为心理资本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是组织和个体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战略资源。临床教师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主体力量,其心理资本水平直接关乎个体工作绩效、心理健康和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1 临床教师心理资本的价值分析
个体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不仅需要环境与社会文化因素的支撑,更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说,心理资本能稳定临床教师队伍,帮助临床教师打造竞争优势,提升学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1.1 心理资本对临床教师队伍稳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教师队伍是关键。然而,当前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困难:一是经费不足。医学教育是一项高投入、高成本的工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需要在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等方面有相当数额的经费支出,导致临床教学经费短缺。例如,临床教师课时津贴较低,直接影响其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二是需不断增强学校凝聚力。要强化人才关怀意识,在制度关怀、政策关怀和组织关怀基础上,营造人人关心人才的氛围,凝聚人心。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展与临床教师谈心等活动,宣传改革和学校发展政策,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矛盾,努力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1.2 心理资本对临床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
当前如何提高临床教师工作绩效,成为高校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加强心理资本的培养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绩效[2]。在我国,临床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但是在工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临床教师出现角色认同危机。临床教师的角色认同既是个体心理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3]。部分临床教师只知道自己是医生而忽视了教师角色,出现职业定位困惑,缺乏对自己双重职责的认识。有些医生出于功利性目的(如职称评审)担任临床教师,但是对教师身份并没有完全认同,直接导致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因此,要采取措施强化临床教师对自己双重身份的认知,保证临床教学秩序和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1.3 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临床教师适度的工作压力是正常的,可以使其积极主动地工作,但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可能使其出现职业倦怠,对心理健康及主观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影响临床教师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1)当前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教育质量要求更高,势必对临床教师造成更大心理压力,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2)临床教师大多毕业于医学院校,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意识和教学水平有待提升。(3)临床教师除要完成医院的工作外,还要服从学校管理完成教学工作,这必然造成工作压力大,影响职业幸福感。因此,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教育培训,使临床教师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让其身心愉悦,获得职业幸福感。
2 临床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策略
影响临床教师心理资本的因素较多,且各因素间关系复杂,因此,探索临床教师心理资本培养策略不仅要考虑个体认知、能力和行为,还要关注医学教育取向、社会环境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有效的协同培养策略。
2.1 强化保障,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学校要满腔热情关心临床教师,充分信任、紧紧依靠临床教师,要切实加强领导,解决临床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把临床教师的工作记在心里。二要强化经费保障。学校要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按规定提高临床教师待遇,充分调动其教学积极性,让临床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只有让临床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才会有更多的荣誉感、责任感。
2.2 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发展,师德为要。当前,临床教师队伍整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个别临床教师违反师德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不断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临床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一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临床教师牢记使命、不忘初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社会。二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临床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三要加强对临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督,强化师德考评,着力解决师德失范问题。
2.3 深化教师教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教育是教师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临床教师准入制度。根据高等医学教育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及附属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完善临床教师资格标准,规范临床教师选聘准入程序,建立一支技艺精湛的临床教师队伍。二要加强支持力度,提高临床教师综合素质。关注临床教师需求,强化角色意识,消解角色认同危机。搭建临床教师发展平台,组织研修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总之,临床教师的成长、发展和幸福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更需要临床教师对自己心理资本的认知和培养。临床教师的潜能是无穷的,而激发潜能的根源在于心理资本。高校管理者应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引导临床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教学工作中,促进工作绩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而打造个体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路桑斯.心理资本[M].李超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
[3]徐雪平.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认同的危机及其消解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8):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