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能力和专业胜任力”培养为核心,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的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2018-03-03陈长香邢凤梅马素慧丁淑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专业

郝 晶,陈长香,邢凤梅,马素慧,丁淑平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对我国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然而,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我国高校还处于认识程度不高、实施程度低的初级阶段[1],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管理体系不仅包括计划管理、组织管理、常规管理、师资管理,还包括质量管理、档案管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创新教学管理体系,尤其要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的创新。本文以我校护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依托,构建符合国情、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教学管理体系,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2]。

1 确定学院创新教育总体思路

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主线,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创新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知识框架,引入特色教学方法;以开放实验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完善创新实践要素资源;以国内外业内专家讲学和会议交流为媒介,拓展学生创新教育途径,以内涵建设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 建立学院创新教育组织机构

成立以学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教学办主任为成员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形成领导牵头、分工明确、全员参与的创新教育新局面。

3 确定“创新能力和专业胜任力兼备”的本科生培养目标

根据考察、走访、征求业界专家意见,明确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创新能力和专业胜任力兼备”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即主要培养能够适应人们健康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以及基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在较高层次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及教学单位从事临床护理康复、预防保健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4 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方案,分阶段通过通识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实现能力培养计划。学校教务处安排公共课,开设思想品德、大学英语、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根据专业认证要求和工作岗位特点,专业必修模块设置6门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同时依据执业资格考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开设专业选修课,以促进学生岗位胜任力和创新能力发展。

5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通过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培养适应我国护理、康复医学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建设、网络课堂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建设等,依据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按照专业方向完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

(1)分阶段创新课程设置。大一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竞赛、社团活动;大二学生学习预防医学、护理英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三学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进行社区护理实践调研和专业课程拓展[3]。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学术素质讲座,鼓励大一、大二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体验文献阅读、问卷设计、调研、数据整理、综述撰写、论文发表的整个过程;鼓励大三学生全员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推荐大四学生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4]。

(2)要求教师对每一门课程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网络平台建设、课外资源拓展,开拓学生学习思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同时,要求学生参与课程内容设计,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开展系列教学改革。按照教育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持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①在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授课中实施互动式、案例导入式、病例报告式等教学方法[5];②搭建系统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平台,提高综合实验项目开设比例,应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专业技能考核方法[6,7];③通过素质讲座、教授级博士讲座等形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④与护理学专业课程实践密切结合,进行“科研能力基础培训—科研知识与方法系统性学习—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改革考核模式—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性培训”阶梯式训练;⑤在课程教学中,提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倡导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具体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7],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进行网络授课,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 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3+1”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即创新实验课程、开放实验室、集中进行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实训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8]。

6.1 创新实验课程

要求每门实验课程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例如,以病例为导向,学生分析各项指标,确定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各项护理操作。

6.2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实验课后自主练习技能操作。

6.3 集中进行临床见习

组织学生于第二、四、五学期集中进行为期两周的临床见习,作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补充,让医学专业学生在听理论、练操作之余贴近临床,一方面巩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明确学习目标,完善学习计划,提高岗位胜任力。

6.4 临床实习实训

临床实习实训是医学生必经的学习阶段,是在校学习的升华。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和生源分布,以全国知名三级甲等医院为实习基地,让学生在顺利完成10个月实习任务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力,最终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专业人才教岗对接[9]。

7 搭建第二课堂平台,促进本科生创新创业和国内外学习交流

加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通过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科技活动以及选派优秀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途径,拓宽创新教育平台[10]。

(1)建立并完善第一、二课堂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各种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激励。例如,组织护士节授帽仪式、医学生宣誓等活动,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举办“校园好诗词”“专业授课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开展卡拉OK大赛、舞蹈大赛、演讲比赛、各类文艺晚会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研活动,采取措施引导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丰富阅历、提高综合素质并不断取得好成绩。

(3)鼓励大三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学办全程监管,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在创新点的选择、申报、立项、实施、过程管理、结果分析环节悉心指导学生,并推荐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项目组学生参加国内外交流,在展示团队风采的同时锻炼综合能力,提升学院和学校的影响力。

8 构建PDCA评价管理体系,推动各项创新教育活动高效开展

将PDCA理论引入教学管理中,包括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任务的开展、教改考改的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理论和实践课程评价、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实施、各级各类档案的管理等。PDCA理论中P是基础,D是关键,C是手段,A是核心,4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有效地将管理工作提升到新高度[11]。将PDCA理论引入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构建螺旋式循环、全过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仅有助于教学计划的修订,还可以加强对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如教学资料、师资队伍、学生、考核、教学条件等)的监督及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总结经验教训,督促相关部门整改,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稳步提升教学质量[12]。

参考文献:

[1]杜芳芳.当代学校教学管理的观念更新与策略转换[J].教学发展研究,2014,24(15):80-84.

[2]周林,陈雨海.构建“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46-47.

[3]李建民,陈长香,陈秀玲,等.护理本科生创新科研训练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9(8):6-8.

[4]陈长香,李淑杏.突出专业特色的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施[J].科技风,2016(8):80.

[5]邢凤梅,张小丽,孙冬梅,等.“互动式”教学实施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102-118.

[6]马素慧,李丹,窦娜,等.基于“模块化”教学,培养智能一体化的应用型康复人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4(4):89-92.

[7]郝晶,齐久颖,李淑杏,等.以专业综合试点改革为依托的系列考试模式在护理综合能力培养中的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69-70.

[8]苑迅,郭辉,秦昌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5.

[9]郝晶,赵佳,丁淑平.教岗对接高效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1):140-141.

[10]隋树杰,于芳,李虹毓.基于教学改革创新护理专业第二课堂活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46-47.

[11]池永明.PDCA管理循环法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5):15-18.

[12]郝晶,成杰,赵佳,等.以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导向的PDCA式学评教管理体系的实践[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5):106-110.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专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