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护理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2018-03-03吴霜,弋新
吴 霜,弋 新
(1.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83;2.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1]。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创新型、实用型本科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2],因此,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本科护理专业发展的重点。基于此,国内众多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为适应时代需求与学科发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结合地方特色与优势,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与改革,现综述如下。
1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院校依据教育目的所制订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标准,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3],因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改革的前提,也是关键所在。近年来,国内高等护理本科院校结合自身多年探索与实践经验,多基于核心能力、职业能力、探究能力、综合素质、岗位需求等人才培养理念制订其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如九江护理学院从能力本位出发,提出了以社会需求、护理岗位要求为依据的,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目标[4]。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根据本科护生在不同阶段下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特点,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方向[5]。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为培养本科护生的临床思维、自主实践、循证护理和科研能力,构建了探究型人才培养目标[6]。在国际社会形势变化与学科专业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护理本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地方卫生服务需求、放眼国际护理大环境,同时结合院校特色优势以及护理学科发展,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7]。
2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8]。一直以来,我国护理本科院校多处于实践教学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科学、高效、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问题在于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法滞后、教学资源不足、考评方式单一等[9-11],从而导致本科护生基本功不扎实、技能训练不规范、临床实践能力不足等,因此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新乡市医学院护理学院通过构建“351”实践教学模式[12],即三早教学组织模式、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实践教学评价方法,保障了护理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大理学院护理学院本着以实践强能力、育创新、拓领域、提素质、建队伍的目标构建了“四平台、三层次、六环节”特色实践教学体系[13]。总体来说,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应立足于各院系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强化技能、面向临床、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科学完善、高效而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3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3.1 重组课程体系
以往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且实验课程设置较单一、分散,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13]。因此,改革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尤为重要。如可开展基本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等多层次综合性实验[14],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应把握临床护理新进展,增加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为主的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15]。此外,可根据院校特色和地方需求增设老年护理、社区护理、育婴护理等专科课程,提高本科护生的职业能力。
3.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符合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多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其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打下基础。近年来,众多护理教育工作者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与实践,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循证护理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16],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的机会,以促进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如虚拟仿真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为学生临床技能的训练搭建了平台[17]。
3.3 培养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18]。目前,国内护理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专职教师、临床护士或其他兼职教师组成,普遍存在专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而临床护士带教能力欠佳的问题,因此,“双师型”护理教师[19],即同时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课堂教学经验者亟待培养。对于校内教师而言,应提供其到“三甲”医院进修的机会,以便使其了解临床新技术、新进展,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可组织校内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对于实践基地带教教师而言,可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培训班,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与技巧等的培训,以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临床带教能力,保障实践教学效果。
3.4 建设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基地建设应力求符合学院的发展和本科人才培养目标[20]。一方面,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等,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同时,尽量模拟医院实际情况和布局构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护理学实训中心,营造仿真的临床情境,使学生尽早熟悉和适应医院环境[21];另一方面,应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和数量,除建立医院实践基地之外,还可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康复机构等纳入基地建设,为学生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锻炼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22]。
3.5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实践教学往往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培养[23],在考核过程中也多以单项技能为中心,无法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有必要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除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之外,还应考核案例分析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资料收集能力等[8]。在考核方式上,以案例为中心,模拟临床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护理评估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健康教育,从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24]。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通过多站点考核[25],如护理程序考站、技能操作考站、健康教育考站等,综合考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3.6 优化管理体系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和成效,优化管理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组织、运行与制度管理尤为重要[26]。在组织管理方面,各部门对于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价以及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与监控。在运行管理方面,应认真执行计划,落实实践教学基地、用物、经费和相应负责人。同时落实实践教学的准备环节,并定期检查。此外,对于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实践教学规范等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质控体系,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27]。
4 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及人口结构的转变,对于我国本科护理院校而言,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新的发展契机。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其改革创新是护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形势下众多本科护理院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体来说,本科护理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既要立足于学校实情,满足地方卫生服务需求,发挥地方特色与优势,又要顺应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前沿接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能够迅速适应社会需求的通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