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档案数字化探索

2018-03-02吉志林

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档案高职院校

吉志林

摘 要:现今,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入,数字化校园建设飞速进展。档案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的时代让沉睡已久的档案焕发新的生命。档案的数字化,可以更高效便携地给领导提供决策辅助,可以提升调档查询的效率,建设好数字化档案,必将提升高职学院整体实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档案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018-02

随着中国经济及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如今深入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数字化更是激动人心,数据挖掘推动了工作的高效便捷,给各行各业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生源的减少,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院校纷纷加强自身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档案管理作为高职院管理的重要组织,也进入了数字化进程。

长期以来,档案作为历史记录,大量音视频、图文档案沉睡在各单位的档案架上,低效的利用浪费了其价值。如何让档案不再沉睡,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这是高职院校都在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档案数字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探索。

一、 高职档案管理及档案数字化现状与发展

高职校由于办学过程中的条件限制,加之区域不同、投入不同、重视程度不同,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不同,管理水平差异很大,在档案管理及数字化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可以说是“无论是管理机制、管理手段、还是开发利用、人员素质都仍然存在着与高校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本文只从高职院的自身的特点,分析档案管理及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特点。

(一)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普遍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中,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集中于信息中心及相关信息化应用部门,档案管理因其档案管理的专业性,人员大多以档案专业为主,其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档案管理软件只会用来编存档案目录,计算机的使用只限于简单的文档操作层次,但在纸质档案的处理上却非常熟练。所以电子档案的归档建设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但进入新时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各部门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的需求明显在倒逼档案从业人员去加强学习。

(二)档案管理的认知不足,管理者的重视度不够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一种思想,认为档案管理是专职档案人员的事,自己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所以职能部门、二级院校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重要过程文档,大多以自己方便的方式进行存储,长久以来,单一的档案利用机制扼制了档案资料的共享,同时因为机构的改革、办公室的调整、人员的变动,造成大量档案资料的缺失。档案室每年发布的档案征集通知,通常执行困难,年底发布,次年年中都难征集全。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但档案数字化却远远落后

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高职院一项重要竞争力指标后,高职校在此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投入巨大资源,人员思想观念得到更新,但作为数字化校园下的一个最容易忽略的子系统,档案数字化依然还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数字化校园的成果是建立在各個系统的流畅运行之上,统一认证是为实现数据挖掘应用扫清障碍,但档案系统中电子档案的资源匮乏,相当大程度上造成了信息孤岛。如何让沉睡的档案变成有用的电子资源,辅助领导决策,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会上的重点议题。

(四)档案的管理较为原始,档案的利用率不高

大多高职院仍然采用原始的纸质查询复印,手工记录的方式。管理人员只重视档案是否有效保管,忽视了如何利用。学籍档案、校级档案作为调用最频繁的种类,破损较严重,档案翻阅查询与修复成为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枯燥的工作非常考验工作人员的耐性,这与便捷的信息化时代不符。

(五)人才梯队建设缺失,缺乏专业档案人才,一岗多责制留不住年轻人才

高职院校由于编制的原因,人员配备远不如本科院校,档案室专业人员较少,通常以其他专业引进人才,通过再学习成为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高职院档案室挂靠在图书馆或学院办公室,除档案管理外,还要肩负部门其他事务。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档案室为例,目前档案室主任由党院办副主任兼任,负责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员一名(非档案专业),负责档案的收编、整理、保管和利用,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基本档案管理工作已是力不从心。

二、 高职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及措施

(一)提高信息化素质,师生员工能熟练使用各信息化系统

档案数字化是建立在对信息系统熟练应用的基础之上。借助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质。通过开展信息化培训班,信息化竞赛,邀请专家学者讲学,专业人员上门辅导等,提升领导及员工的信息化素养,对后期数字化建设起重要作用。

(二)提升档案意识,师生员工认可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不只是档案室的工作,它关乎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学校发展之路的每个节点,留存的资料都为今后的发展起支撑和辅助决策作用。认清自己提供档案对学校的贡献,汇总的档案信息能给大家提供便利快捷性。上层领导知道档案对辅导决策的重要性。档案数字化的建设,不单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就能建成,需要学院领导的重视,需要财务的投入,需要各档案提供部门的配合。所以,各高职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从机构设置、人才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综合考量,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提升档案数字化的地位,引起足够重视。

(三)规范档案数字化标准,重点培养专兼职档案人员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进行档案的数字化,此过程由专业公司进行,虽省心,但数字化过程中本校档案管理人员并无实质性收获,且长久会形成依赖,数字化存量和增量档案的代价不菲。鉴于高职院存量档案少,调用频率不均衡的特点,可通过培训相关技能人才,在新档案提交时实现纸质文本与数字文本同时存档。存量档案按调用频率的高低进行优先级排序,分批数字化,在此过程中,可提升专兼职档案人员的数字化水平。

(四)充实档案数字资源,提升档案利用率

纸质档案因为调取不顺畅,只能根据完整名称才能调取相关档案,导致利用率很低。档案数字化后,存量及增量档案均实现双层PDF技术的实现,所有的文档可实现全文检索,能具体定位到相应字段,有效提高档案的调取与利用率。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可嵌入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分权限实时调取,校级领导及拥有相关权限的师生员工,可进行高效搜索查询。减去了查询、复印的时间,且痕迹管理更便于统计档案的利用率。

(五)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注重档案人才梯队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存在专职档案人员少,档案专业人才不足的共性问题。同时,档案又分科技档案、基建档案、教学档案及音视频档案等,这些档案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人员配备的设置要合理,专业要对口。同时,档案数字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档案技术人才除有扎实的档案专业基础外,还要有很强的信息技术基础。高职院校档案人才的补充通常有如下几个途径:一是原有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再学习,提升档案专业基础和信息化技术能力,这部分人对本校档案存储情况较为了解,能够快速上岗;二是通过校内转岗,引入有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三是通过社会招聘,招聘有信息基础的档案技术人才。同时也注意培养各职能部门、二级院系的兼职档案人才,在数字化过程中,可分批有序地参与到档案数字中来,提升技术能力,后期档案提交更为规范。

三、 总结

高职院办学过程中几经整合,发展历史较为复杂,很多高职院经历过校址搬迁,多校整合,老旧资料的整理规格不一,保存方式多样,造成统一整理的困难。档案利用率的低下,也使档案的地位不高,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可有效整合相关资源,实现馆藏资源的统一数字化。新建的数字化校園和办公自动化平台,产生的过程文件均为电子文档。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重视档案的收集,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应邀请档案专业人才参加,根据档案的要求,规范电子档案的存档格式,直接进入数字化档案平台。

档案数字化,是一项海量的工程。多年的存量档案需要大量财力和人力。因此根据档案的轻重缓急,调取的频繁来设置数字化的优先级,分步实现档案全面数字化,为高职院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曹作华,范亚芳,都平平,王静.基于数字化校园的高校学科网资源体系构建策略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

[2]水漪静.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内外,2014(2).

猜你喜欢

档案数字化档案高职院校
搭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平台 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现代化
档案数字化管理优势与弊端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