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2018-03-02于恒伟
于恒伟
【摘要】 目的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CT诊断结果进行观察。方法 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阳性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诊断率。结果 CT检查椎间盘积气诊断率为93.1%(27/29)、钙化诊断率为83.9%(26/31), 均高于MRI检查的34.5%(10/29)、38.7%(12/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变性诊断率为53.6%(15/28)、脊髓变形诊断率为36.0%(9/25)、硬膜囊受压诊断率为45.8%(11/24), 明显低于MRI检查的89.3%(25/28)、92.0%(23/25)、100.0%(24/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檢查神经根受压诊断率66.7%(18/27)与MRI检查的70.4%(1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3.1%(54/58), 高于CT检查的77.6%(4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CT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各有优势, 将两种方法合理有效结合, 制定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更为科学。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磁共振成像;CT;诊断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28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一种常见病症, 多为外伤所致[1]。该病发病率高, 危害性大, 临床上多表现为坐骨神经及下肢不适等症状, 轻者会出现肢体、腰部麻木、疼痛等症状, 如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行动受限等表现, 患者不敢过度劳累, 甚至跑步、跳舞等简单的活动项目都不敢参加,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恶化到骨层, 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难度。因此,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准确判断非常关键。本文通过对实际病例分析, 深入探讨了MRI与CT检查在该病诊断中的特点和不同,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进行MRI与CT诊断,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坐骨神经痛、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活动受限, 休息后症状减轻。患者中男32例, 女26例;年龄25~68岁, 平均年龄(42.3±8.6)岁;病程60 d~2.5年, 平均病程(1.1±0.5)年;12例患者伴有腰侧弯症状, 15例患者腰神经压迫试验为阳性, 31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选取患者均符合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等相关分析, 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排除急性炎症、心脑血管疾病、血液循环故障、精神障碍患者。
1. 2 方法 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CT检查: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利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 确定好定位片位置, 层厚设定为3 mm, 层距1 mm。设定扫描线区域, 确保扫描层面和椎间隙中心线保持平行。首先将患者腰椎间隙相关部位进行扫描;然后观察患者软组织窗和骨窗, 观察病变位置、密度等改变情况。MRI检查:采用仪器为飞利浦achieva 1.5T MRI检查仪。扫描按SAGT1WI、T2WI 和 SPAIRT2WI及TRAT2WI进行。其中 T1WI:TE 8 ms 及 TR 400 ms, T2WI:TE 120 ms 及TR 2500 ms。通过横断位和矢状位观察患者具体病灶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种检查阳性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椎间盘积气、钙化、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诊断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椎间盘积气诊断率为93.1%(27/29)、钙化诊断率为83.9%(26/31), 均高于MRI检查的34.5%(10/29)、38.7%(12/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变性诊断率为53.6%(15/28)、脊髓变形诊断率为36.0%(9/25)、硬膜囊受压诊断率为45.8%(11/24), 明显低于MRI组的89.3%(25/28)、92.0%(23/25)、100.0%(24/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神经根受压诊断率66.7%(18/27)与MRI检查的70.4%(1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3.1%(54/58), 高于CT检查的77.6%(4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外伤引起的常见、高发性疾病。该病临床症状多为腰部僵直、压痛及坐骨神经痛、麻木等, 病情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 患者不仅承受疼痛的折磨, 生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 3]。因此, 有效诊断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非常关键。腰椎间盘突出病因主要表现在肌肉和骨层内, 给临床上难诊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影响了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 检出率已明显提升。
CT与MRI诊断具有较高符合率, 临床逐渐得到医学界认可, 被广泛应用于腰间盘突出症的检测上[4]。CT 检查扫描具有扫描范围广、时间短等特点。比如患者椎间盘突出大小、方向等, 直观显示出纤维环、韧带状况。并且该方法对分辨积气与钙化等很显著效果, 可直接对病情做出评价, 且价格低。但该法的分辨力稍差, 对椎间盘游离及髓核游离形成等硬膜外肿物进行诊断能力不足, 不具备扫描所需参数标准, 对影像质量造成一定的显著, 易发生误诊[5-7]。同时CT检查会产生辐射, 不利于患者健康。MRI检查具优势总结如下:①通过MRI检查影响资料获取的更加全面, 该仪器能够多体位、多方位进行扫描, 对长期以来临床上经常被伪影干扰的弊端可以有效避免, 因而其检查结果更为精确。②观察视野好, 清晰直观。操作较少, 一次性就可获得完整影像资料, 避免多次扫描的麻烦, 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髓核游离患者的检查, MRI能直接观察到患者游离髓核实际所处的位置及状态, 因此, 通过该仪器扫描影像更加清晰, 资料更加全面, 有利于医生对于该病的诊断, 提升治疗效果。③MRI检查过程中能够明确的诊断出患者莫尔氏结节是否存在, 还能清晰的反映出结节边缘硬化点状态和结节数量, 便于医生后期治疗。④由于患者腰椎先天畸形因素的存在, MRI检查结果准确性会产生一定的偏差。endprint
⑤该操作扫描时间精细, 所耗时比较长, 费用业相对较高, 患者视病情和经济状态自行选择[8-10]。总之, MRI临床敏感度和特异性等方面综合考察均显著优于CT。能够对患者矢状面及冠状面采用不同序列方式进行多角度、多序列扫描, 成像品质高。对患者腰椎间盘形态、密度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均能进行详细检测, 可以观察到莫尔氏结节, 全面获取游离髓核情况, 影像更加完整、清晰、准确。另外该法没有辐射, 对患者身体影响不大CT检查椎间盘积气诊断率为93.1%(27/29)、钙化诊断率为83.9%(26/31), 均高于MRI检查的34.5%(10/29)、38.7%(12/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椎间盘变性诊断率为53.6%(15/28)、脊髓变形诊断率为36.0%(9/25)、硬膜囊受压诊断率为45.8%(11/24), 明显低于MRI检查的89.3%(25/28)、92.0%(23/25)、100.0%(24/2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神经根受压诊断率66.7%(18/27)与MRI检查的70.4%(19/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阳性率为93.1%(54/58), 高于CT检查的77.6%(45/5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CT与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符合率, 都有各自的优缺点。MRI检查诊断符合率要优于CT诊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视患者病情和实际经济能力, 结合两种诊断方法, 有效的提高临床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曹菊亚. CT与MRI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民康医学, 2014, 8(24):55-56.
[2] 张丽娟.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运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 15(82):9-10.
[3] 蒋爱平.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分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19):52-53.
[4] 廖建军.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用MRI与CT诊断的价值对比研究.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7, 33(3):74-75.
[5] 程春, 陈蕾, 梁晓航, 等.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7):91-92.
[6] 刘锋.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 当代医学, 2015(15):72-73.
[7] 许来艳.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和CT诊断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外医疗, 2015(9):197-198.
[8] 丁啟星. 观察对比腰椎间盘突出MRI 与CT 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15):104-105.
[9] 梅冰.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 医药前沿, 2017, 7(8):215-216.
[10] 杨涛.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 中国农村卫生, 2015(22):47.
[收稿日期:2017-1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