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分析
2018-02-28胡德华
胡德华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年龄、认知及兴趣爱好等开展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及感受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为了分析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文章作者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数学味”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作用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教学,利用多元化、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展开自主学习,可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音乐、图片、视频及比赛等方式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将以往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数学知识的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及成就感,减轻及改变传统数学学习过程中带来的枯燥、烦闷及无趣的印象,消除学生思维形式与数学逻辑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的“数学味”
1.转变教学主体,提高学生在趣味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学习积极性,在趣味性数学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让其独立思考问题,避免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自身教学引导者及组织者的位置,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思考及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学习[1]。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计相应的趣味性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及讨论,树立学生的探究精神及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数学答案,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浓郁的“数学味”。
2.构建数学思维“冲突”,充分体现“数学味”
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创建教学的三维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机会及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教材问题,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习惯,并在自主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思维方面的“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充分体现“数学味”。如在进行“有形状的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引导学生用木棒由上而下摆成三角形,记录好前五次木棒的数字,对第六次木棒的数字进行联想,让学生在想象及发散思维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在学习中感受和体验到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数学味”体现出来。
3.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性教学”
在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一些具备趣味性及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游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应把握趣味教学的度,不应过于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数学味”及教学实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智力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双重高效的教学效果。充分整合“数学味”及“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其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及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针对“鸡兔同笼”这一数学现象及问题展开相应的探究、思考及解答,在思考数学问题、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及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及解答问题后的成就感。
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实施转变教学主体,提高学生在趣味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数学思维冲突,充分体现“数学味”,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趣味性教学”等教学途径促进教学趣味性及“数学味”的综合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振明.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J].中国市场,2015(19):239.
[2]王英阁.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