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三个平台” 引导语用训练

2018-02-27严晓佳

江西教育C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叠词笔者文本

严晓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十分重要,通过语用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诵读平台、思考平台、仿写平台来推进学生的语用训练。

一、搭建诵读平台,引导语用训练

语用训练应该是将实践运用、品味表达和感知理解结合到一起的一个思维过程。缺少品味表达和感知理解的实践练习是不恰当的,因为这样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没有方向感,是一种“伪语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诵读平台引导他们进行语用训练。

例如,笔者在对《槐乡五月》这一课展开教学时,便把语用教学的重点聚焦在出现频率很高的叠词上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先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自由的阅读来找到相关的语段,让学生把文本中的叠词标出来,并引导他们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观察,激发了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一边诵读文本一边进行思考:“作者用叠词来表达内心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不使用叠词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通过对比这一方式,让学生开始对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行赏析。通过思考和交流,学生初步地认识了叠词和它的表达效果,此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段话,让他们利用叠词进行填空:“她们(   ),一会儿就往嘴里塞一把,(   )(   ),口福真不浅啊!”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地学习了叠词,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诵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学生感知和接触语言,学生通过大量的诵读,形成对文本的特点和内涵进行深入感知。在课堂教学中,诵读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赏析文本语言,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吸收别人的成果。在上面的案例里面,教师基于诵读,让学生对语言表达效果进行深入品味,同时让他们进行了有效的语用训練。

二、搭建思考平台,引导语用训练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预设活动时,要做好准备事项,将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到位,并设计好相应的对策。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事先没有想到的情况,教师随机应变,对学生进行引导。当学生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要对其原因进行思考,不要打压他们的积极性,要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的问题。

例如,在对《夹竹桃》这一课展开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对里面描写植物时所用的联想、想象和对比等手法进行讨论。一些学生问到:“我们以前也看到过一些描写植物的文章,也写作过一些和植物相关的作文,假如我们像这篇文章一样,不对植物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进行描写,老师应该不会让我们的作文及格吧?”同学们哄堂大笑,都抬头看着笔者。笔者反问学生:“大家认为优秀的状物作文有什么特点呢?”针对这一反问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要从色、香、味等几个方面来对植物进行描写。”“如果有果实可以对果实的颜色、形状等进行描写。”“文章中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以及一些优美的句子。”“可以写一下植物的品质和精神。”“可以根据季节来描写植物的生长特点。”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质疑态度表示肯定,然后鼓励他们:“现在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动笔改一下这篇课文,让它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开始认真地写了起来。当大家改完之后发现文章没有那么新颖了,变得趣味全无。这一过程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是让学生有了新的认识,是非常值得的。

三、搭建仿写平台,引导语用训练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写作这项学习任务特别重要,不管是中低段的片段练习,还是高段的习作练习,均是基础性的积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对文章的结构和经典语句的鉴赏,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仿写,通过仿写来实现词句的积累,同时锻炼他们遣词造句的本领,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获得提升。

例如,在《荷花》这篇课文里面是这样描述荷花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对里面的语言特点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基于此来进行仿写。有的学生是这样来进行仿写的:“夏天刚刚到来,树林里有好多蝴蝶,有一只落在了花朵上,特别美丽;有一只飞舞在草丛中,同样特别漂亮……我感觉我也成为了一只蝴蝶,在遍地鲜花的树林里飞舞。”通过仿写练习,学生学会了该句式的运用方法,提升了他们的语用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一定要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通过“语用理念”来对他们进行指导,通过朗读、解析和仿写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多元开放式的学习,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为以后的长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叠词笔者文本
老师,别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的”字叠词招聘会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