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
2018-02-27李紫菲
李紫菲
摘 要:自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从现阶段各级种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状况来说,把班主任这支队伍打造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是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各项工作取得预期实效的突破口。
关键词:班主任 心理健康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自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又制定出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印发修订版,以下简称《纲要》)至今,中小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几近20年。但现实并不怎么令人乐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困难重重:没有国家课程、没有标准教材、没有岗位编制!长时间来,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编制很难进入学校,即使通过其他编制进入学校,也只是兼职做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成了中小学一件“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与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形成鲜明对照。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按道理说“专业的事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尽管2012年的《纲要》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但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没有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往往也不“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一般是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或参加了相关培训的学科教师。把班主任教师打造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力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有机结合,既是破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诸多困境的突破口,更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生长点。
一、培育班主任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比较于其他的科任老师,班主任是班级中接触学生机会最多的老师,也是最能全面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家庭状况、同伴关系,从而更好理解每个学生的人格特质、发展差异、行为问题的老师。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适宜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的角色就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既有比其他老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更为优越的条件,也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工作有机结合的自觉意识。
班主任要成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心理健康的意识,懂得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知道学生学业问题与行为问题有一定的内在原因;同时还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明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需要精心的呵护。在班级日常工作、班团队活动和学生的个别教育中,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丰富班主任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自主加强学习,不断丰富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知识。
一是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认知、情感、能力和人格等方面的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以及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与条件,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途径与方法。心理学百余年发展史给予人们重要启示的经典研究与观点,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等,当然也包括对青春期、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等特殊问题研究的一些成果或观点。
二是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比如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有什么异同?如何辨识?心理健康或不健康有哪些表现或可分为哪些类型?特别是具体到自我认识、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学业发展和升学择业等方面的表现。是什么因素导致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如何理解亲源性心理障碍和师源性心理障碍等等。
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班主任不仅要熟练掌握《纲要》中相关的内容,比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组织实施等,还要掌握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及操作方法的知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主要教育方式方法,有关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知识。此外,班主任还要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并能在班级工作中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三、提高班主任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班主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兼职人员,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结合班级工作、班团队活动专题教育上。
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结合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以活动体验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围绕班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问题,设计开发“单元+主题”的学期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纲要》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单元”主要包括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每个单元的“主题”则依据不同学期教育的需要及学生不同的问题表现进行差别设计,差别可以是同一单元不同的主题,也可以是同一主题不同的内容。如“认识自我”单元,主题可以有“我是谁?”“我的成功”等;其中“我是谁?”的主题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中可以设计不同的内容和活动。
二是组建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营。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研学旅行活动,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单元主题,组建班级心理素质拓展訓练营,以户外心理训练、心理游戏为主要形式,积极组织开展班级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如“人际交往”单元的“团队与信任”主题,就可以设计团队合作、尊重与信任等户外心理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队精神、合作力量,并学会相互的尊重与信任。
三是引导学生创编心理情景剧。心理情景剧因其故事情节源于学生生活而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班集体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鲜活例子,创编可长可短、情节生动的心理情景剧,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深化对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认识,宣泄内心的负面情绪体验,感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的人生意义。心理情景剧在主题提炼上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在参与人员上可以发动家长亲友、科任老师甚至社区成员和同学共同参与,从而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合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总之,班主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自主自助能力,又开发了学生心理潜能,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香.农村留守青少年校园欺凌问题的质性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12)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