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带设备的高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2018-02-27张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24期
关键词:移动设备

张爽

摘 要 互联网络的覆盖,移动设备的普及,人手一个计算设备已成为现实。同时导致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课堂手机使用更是频繁而广泛。将移动设备与课堂互动教学有机结合,允许师生将自己惯用的设备带到课堂中,构建基于自带设备的学习模式,促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自带设备在高校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 自带设备;课堂互动教学;移动设备;BYOD

中圖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4-0008-03

Research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Classroom based on Equipment//ZHANG Shuang

Abstract Coverage of the Internet,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devices,

a computing device has become a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leads to the increasing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on mobile phones. The mobile device and th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cally,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be allowed their usual equip-ment brought to the classroom, building a BYOD based learning mode,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give full play to bring their own devices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

Key words self equipped equipment; classroom interactive teaching;

mobile equipment; BYOD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课堂移动设备使用频繁 据调查,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手机拥有率在99%以上,在课堂中使用手机的高达97.2%,其中频繁使用者是37.3%。很多大学生对移动终端产生依赖,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移动设备的优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浏览社交网站、玩游戏、聊天等活动。这些并不能很好地发挥移动设备的学习功能。

自带设备的日益普及 在教育领域,自带设备(BYOD)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将个人移动终端设备带入课堂,并连接到学校网络,从而支持个性化教与学的一种方法[1]。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Wi-Fi的覆盖,移动设备已经广泛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首先,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人均一台智能设备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至同时拥有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移动设备的高度普及与流行是实施BYOD的一个首要条件。其次,从客观上来说,学校情景中使用BYOD也有其优势,但因为经费的限制,学校的设备并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而很多大学生个人拥有的设备更超前一些。最后,每个学生对不同类型、不同品牌的自带设备偏爱度不同,选择自己所钟爱的设备,会更加有利于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2]中也指出,有高等院校已着手开发自己的APP应用软件,促进自带设备策略的实施。

2 自带设备的起源与发展

2009年,英特尔公司觉察越来越多的职工在工作时使用本人的设备,首次提出自带设备一词。2011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中提出六大新兴技术将给教育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位居首位[1]。从2010年以来,一些美国的中小学开始鼓励教师和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去课堂,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来促进学习活动。Raths在Are You Ready for BYOD?一文中枚举了美国各州当前正在实施BYOD行动的典型学区[3]。这些学区的目的在于将师生的移动设备与学校系统进行融合,改变师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方式,将师生自己的个性化信息终端设备融入学校的教学系统中,以便根据师生反馈的信息,设计出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达到最优化教学的目的。

另外,据调查,近年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伦敦大学等展开了基于自带设备的教学应用活动,允许师生带着自己的设备进入课堂,充分发挥师生手头设备的教学作用,营造出一个更加民主、活跃、高效的课堂[4]。

我国知名教育专家黎加厚和王竹立的著名对话[5]中提出“手机进课堂”问题的实质是传统校园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管理模式等,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间的冲突。如果一所学校制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智能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设备),那么这所学校将会淹没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没有办法进入“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这是一篇移动互联时代课堂教学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文章,揭晓了中国版“BYOD时代”的到来。从阮高峰博士与霍伊顿·汉普希尔教授的对话中[6]得出,纵观全局,BYOD在中国仍然是小批先行者的摸索学习,并且在使用的学习层次上,还是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主要是3~6年级。

在中国知网上以“自带设备”为关键词,查找到的大多数是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寥寥几篇。且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BYOD的研究主要以中小学课堂为主。另外,中国学校对于BYOD的投资大多数都放在硬件方面,至于软件方面的投入,主要还是用于实施教学的公共服务软件,如实施翻转课堂的学习管理系统等。endprint

综上所述,自带设备进入课堂的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大多数实践自带设备的场合是以小学或初中为主力军,针对大学课堂的研究很少。特别是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教师对待智能手机要么避如蛇蝎,一味地“堵”;要么是无所谓,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但无论哪一种方法,对课堂而言,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本研究就致力于充分发挥移动设备在课堂中的积极作用,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 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现状

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最先提出符号互动理论。一些学者把这一理论引入教学领域,从而形成互动教学理论[7]。20世纪50年代,课堂互动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方法上,研究者通过比较任课教师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方法的好坏来判断这节课互动效果的优劣。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研究的重点是课堂中师生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通过他们的表达方式来判断此节课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互动。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侧重研究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课堂互动教学,认为学习者唯有通过对繁杂的学习情境进行理解,对个人提出的疑问进行思考,积极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才能得到团队其他成员的认同和喜爱[8]。

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课堂互动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刚开始是程晓樵、吴康宁、吴永军等人对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行为进行研究。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从知网近几年收录的关于“课堂互动教学”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关于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侧重与学科结合,如与英语学科相关的研究文献高达7407篇,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文献有2626篇,与数学学科相关的文献有2508篇。

本研究主要从当代大学生对待移動设备的心理特征及大学课堂的特点出发,设计出基于自带设备的大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师生手持设备的学习作用,另一方面将移动设备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激情。

4 基于自带设备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充分发挥师生手中持有设备的学习作用;二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三是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在分析了自带设备的功能以及在大学课堂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自带设备在课堂互动及教学中的优势,然后结合大学课堂学习的特点,构建出基于自带设备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1)自带设备教学模式是移动学习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当今大学校园移动网络全面覆盖,师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输入自己的工号或学号登录校园网。其次,对于今天的大学生而言,移动设备同传统书籍一样,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必需品,学生拥有的移动设备多样,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大多数学生拥有的不止一种。以笔者及周围的同学、朋友为例,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是标准的三件套,笔记本放在宿舍或实验室这些固定的地方,用来看综艺节目、电视剧等;平板电脑用来玩游戏等;智能手机随身携带,用来聊天、刷微博等。可以看出,大多时间移动设备用来娱乐,学习很少,特别是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成了“低头族”。如何将移动设备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既能发挥手持设备的学习功能,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自带设备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必然选择。

2)基于自带设备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自带设备的高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一个“课前+课中+课间+课后”一体化的教学过程。课前,教师将下节课将用到的课件使用手机APP推送给学生,学生预习后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课件进行修改,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课中,教师可以将课件、小测验等推送给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答案通过APP传递到教师机上。另外,学生还可以借助APP在班级内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向教师发起提问,同时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借助智能终端,教师能及时了解、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见的问题,便于师生、生生交流,加强教学互动。课间,教师仍可以通过设备中的一些小软件来缓解气氛,如使用微弹幕功能,既能缓解师生课堂高度用脑的疲劳感,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为下一节的高效课堂做准备。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APP,将学生的学习记录数据导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提高其学习效率。

在课堂中,学生、教师是关键。传统课堂采用教师主导的课堂模式,学生参与少,积极性不强。而本研究所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学生+设备”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发布资源,学生自行下载学习;课中师生进行讨论互动,问题反馈答疑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探索,热情地与同学、教师分享自己的观点,极大地激发了师生的学习激情,增强了课堂气氛;课后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记录、学习行为数据导出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习惯,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课程。

5 小结

基于自带设备的课堂互动教学是顺应潮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自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既发挥了移动设备的学习作用,又调动了课堂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未来教育界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成诗敏,曹旺.中小学教学中BYOD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3):46-52.

[2]金慧,刘迪,等.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高等教育版)解读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2):3-10.

[3]Audin G, Wyant A, Shumate W. Fifteen Steps to Con-

quering BYOD[DB/OL].[2012-08-14].http://www.itu.int/.

[4]姚鹏阁,曹旺,张晓佳,等.“自带设备”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5(3):59-63.

[5]黎加厚,等.最终改变课堂的或许是手机:关于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的讨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0):4-12.

[6]汉普希尔,阮高峰.校园BYOD的契机与挑战:中美两国中小学校自带设备应用现状比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2):4-10.

[7]盖利军.高效课堂教学下的互动研究与设计[J].心事,

2014(2):35-36.

[8]路华清,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63-66,70.endprint

猜你喜欢

移动设备
如何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使用移动设备
手游立法探析
移动端界面设计中“容错性”思考
移动式学习在职业学校翻转课堂中的运用
CSS3在响应式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增强型儿童电子书《三字经》的设计与实现
无线网络在校园中的重要性
移动范式发展研究
增强现实技术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刍议
微型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