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白处”的言语空间设计与生成

2018-02-26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盲童月季花梅花

黄 剑

让我们从一则小故事谈起。教师考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生答:“是春天。”教师批评曰:“不!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雪化了当然是水!”顿时,那由冰雪消融联想到的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生动春景在学生的脑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这种僵化的、毫无美感的“标准答案”面前,学生想象的热情受到了打击。

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限,而想象无限。

正如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想象力与创造力密不可分,想象是创造的起点和必经过程:人们只有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有意识地想象甚至幻想才能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东西。同时,语文课有语文的特色,比起数学的缜密、科学的新奇、艺术的浪漫,语文需要在流连文字中得到情感的交融、生活的感悟、文化的熏陶,而立足文本,关注文字的“留白处”,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读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精彩,品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韵……

案例一:想象“笑”,体会美

师:还有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喜爱“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烂漫”写出了百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的热闹春景,梅花看到这情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师:梅花会笑吗?

生:喜怒哀乐是人类特有的表情和情绪,毛主席将梅花比作人来写,这个“笑”字写得多好啊——梅花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女孩,面带笑容……

生:我觉得梅花一定是一位亭亭玉立、气质优雅的姑娘,毛主席一定也这么认为,因为他在诗中用了“她”来形容梅花。

师:你们认为梅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她会笑。她的笑是什么样的?

生:是甜美的,亲切的。

生:她的笑并不张扬,是恬静的微笑,笑起来嘴角、眉梢都带着暖意。

师: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而笑吗?

生:为春天的到来而笑。

生:为百花争艳、大地万紫千红而高兴。

生:我更加喜爱梅花了,她有着广阔的胸怀、谦虚的美德……

在《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中,在教学“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笑”这个字来引发联想:毛主席用“她”来指代梅花,在毛主席的心中梅花该是怎样的一位“她”呢?她的笑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而笑吗?学生调动起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的记忆,纷纷揣度梅花的心思,从而体会梅花广阔的胸怀、谦虚的美德。

静态的文字,带着激情去读,带着生活体验去推敲,“话”于是变成了“画”,变成了动态的、充满情感、有生命力的画面,语言文字就在学生心中跳荡起来。

案例二:体会“拢”,感受春

师:如果说,安静流连花间,是在感受春天、享受春光的话,那么当她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的时候,她将真正触摸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春天。谁来读读这神奇的一刻(第4自然段)?

师:安静摸到了什么?她是怎样抓住这只蝴蝶的?

师:“拢”是个什么样的动作?

生:(饶有兴致,比比划划)就是两只手合住。

生:动作轻轻的,悄无声息的。

生:我觉得这样的动作显得小心翼翼。

生:(热烈地)她似乎知道花瓣上有一只蝴蝶,她有一种神奇的灵性。

生:(反驳)不,她不知道有蝴蝶,她伸出手是为了拢住月季花。在她心中月季花是那样地娇嫩,她轻轻地,想着:一定不能碰伤月季花。

师:说得多好啊!月季如果有知觉的话,一定能感受到安静对它的呵护与喜爱。

师:安静伸出手想摸一摸美丽的花朵,却不经意间拢住了一只蝴蝶。你看到她手中的蝴蝶了吗?那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生:美丽的蝴蝶,有轻盈的翅膀。

生:翅膀上的花纹也很美丽。

生:一只优雅的蝴蝶。它安静地栖在小女孩的手中。

生:我觉得蝴蝶不是一动不动的,蝴蝶会在她的手指间扑腾,煽动着它美丽的翅膀。

师:安静是个盲童,她看不见,只能通过手来感觉。(略停,双手合拢)想象一下,手心里有一只蝴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兴奋地)痒痒地。

生:翅膀在扇,一动一动的。

生:不是以往摸到花瓣的光滑的感觉,而是绒绒的、翕动着的。

生:蝴蝶像在跟安静做游戏,总是动来动去,让安静惊奇不已。

师:蝴蝶在掌心翕动,一瞬间,安静对春天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生:以前在安静心中春天是香的,是像花瓣一般滑滑的,是像露水一样凉凉的,但是现在安静知道春天是会动的。

生:安静觉得春天像蝴蝶一样会扇动翅膀。

生:我觉得,在安静的想象中,春天就是一个大花园,月季在阳光下绽开笑脸,蜜蜂嗡嗡地唱歌,蝴蝶翩翩起舞……

生:在安静心中,春天可能是个新生的宝宝,是个跳舞的少女……

师:春天像新生的宝宝、跳舞的女孩,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春天是这样的活力四射、热情迸发!

师:(赞许地)说得真棒!

在《触摸春天》(人教版四下)一课中,盲童安静满怀着对春光的憧憬,伸出手想摸一摸美丽的花朵,却不经意间拢住了一只蝴蝶。怎样才能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安静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春天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呢?我还是将激发想象作为教学重点:安静是个盲童,她看不见,只能通过手来感觉。想象一下,手心里有一只蝴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蝴蝶在掌心翕动,一瞬间,安静心里会怎样想?想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与参与的热情。

想象拉近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距离,将单薄的文字变得丰厚灵动。

案例三:细化“缠”,品味祖孙情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上)中有一句“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教学时我抓住了“缠”,引导学生想象:你们说,“我”会怎样缠着姥姥剪纸呢?在想象“我”与姥姥撒娇的画面时,我希望将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勾勒得具体些:你们有缠着大人的时候吗?缠着姥姥,“我”会说什么?做什么?姥姥生气吗?她表情如何……

想象是思维的体操。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帮助人们拓展思维的空间,激发创新精神。同时,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要阅读大量的课文,以课文为范例,理解、感悟、积累语言文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经常关注“留白处”,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不但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使之在想象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飞向智慧的乐园!

猜你喜欢

盲童月季花梅花
月季花开
月季花
月季花
梅花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月季花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梅花引
梅花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