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
2018-02-25于晖
于 晖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江苏 常州)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理解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在每个教学阶段的表现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要认真推敲,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再者,研究型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多多开展此方面的活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升了教学意义,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人性化教学。要实现跨学科培养,结合物理、化学等理科,语文、历史等文科,相互关联,融会贯通,注重创造,更高度结合。在设计课堂时,要考虑体现了什么,为了体现什么。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严谨性”
数学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来不得半点马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数学这门学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严谨”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在现代文明下,虽然我们不需要再费脑计算,但是数学的意义却不是止步于此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有“求真”的心态,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如果没有严谨的理论作为支撑,是难以正确解决数学问题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这时培养这种品质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严谨”是数学学习的核心素养,也是该有的学习态度,在其他理科类学科中显得同样重要。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同时,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让数学知识成为素养,应用到生活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实践”意识是数学教学伊始就应该给学生灌输的,通过运用数学知识来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真正的学习意义。教学的目的,要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很多知识学起来都是纸上谈兵,既失去了原有的学习意义,又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和方程”时,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利用多媒体放映宇宙行星的运行动画,使学生从直观的影像中获取椭圆、双曲线的表现形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多种曲线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还可以从研究型学习开始,组织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将某些知识融入其中。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高中数学内容繁杂,有的学生在还没适应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无助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理解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抽象事物的理解力,二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联系文字和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理解力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能力,应用到每一次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加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理解也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很多学生感到头疼。有的是空间立体感不强,有的是想象力比较差,归根结底,是没有掌握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能力。教师通常会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将事物用更加立体的设计展现出来。但不妨更进一步,拿实物学习,增加学生的触感。理解力还包括数学建模的能力,从文字的表述归结为精炼的数学公式,这不是一日之功。建议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引导的方式,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出结论。开始他们可能会思维卡壳,但若是有教师多次的帮助,会逐渐理顺思路,最后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解题思维。数学模型并不难建立,但需要多次的思维训练。还要补充一点,培养核心素养,必然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带领他们发现数学的“美”。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契机,是继素质教育之后对深化课程改革的重新定位。因此,初中数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核心素养归结为几个重要的方面,落实在数学课堂、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逐个的提高和整体的培养。这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相比传统教学都提高了要求,但是却让学生学得快乐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