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8-02-25李春燕
李春燕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中学,内蒙古 鄂尔多斯)
一、乡土地理教学的特点
(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探究社会现象,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相较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而言有着本质区别,乡土地理更加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结合生活思考地理知识,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探究地理现象。此外,乡土地理的素材和资料有很强的共享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在相互合作中积极探究乡土地理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融合本土乡情
各个学校根据所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设计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由于全国各地的地理状况有极大差别,风俗和人文环境各具地方特色,如此会给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打上各地的独特标签,所以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都能融合本土乡情。
(三)教学目的服务于当地
高中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已经成熟,能够结合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观察和分析问题;乡土地理的教学中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问题,高中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发展现状,而且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乡土地理研究工作,为家乡的发展建设献计献策,如此看来乡土地理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
二、“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高中生长期的在校生活使得他们觉得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离他们十分遥远,不能直观地理解,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理解记忆,也会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一些障碍。学生对本土的地理情况有基本印象,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地理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学生在熟悉的案例中明白抽象的知识,能够提升发散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尤其是地理学科,不能仅停留在课本教学的层面,而是应当走出去锻炼实践和观察能力。学生在了解乡土地理之后能够增强他们对家乡、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直观理解地理知识
高中生的地理常识受到生活范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了解较少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导致教学过程显得僵硬缺少变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教材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本土的地理地貌和气候变化等地理现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例如,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节内容中,当讲解到有关大气环境问题时,可以以雾霾天气为例,带领学生结合自身对于雾霾天气的看法和感受,讨论雾霾的成因、危害和缓解办法,在提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案例教学法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善用研究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地理问题
高中知识的教学和学习离不开研究和考量,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地理知识并解决问题。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新授课程的理解较为模糊,教师要正确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进度和成果,以保证研究学习高效顺利进行。教学中包含考察、实验、思辨、观测、论证等步骤的研究过程,有利于培养高中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做事风格。
在研究性教学方式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行分工和配合完成既定的题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和思考。
例如《区域产业活动》中含有关于农业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部分问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假期调查自己家乡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们在调研过程中能够对乡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清晰透彻地了解生态农业相关知识。同时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总之,乡土地理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是新时代高中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综合创新性人才的必经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地理。教师在引用乡土地理知识时要注意与教材的匹配程度,切莫生搬硬套不符实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对知识和学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