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课中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班杜拉德育课归因

(海南省技师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0)

一、背景及意义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对自己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舒尔克和日尔曼等人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和人们的成就有直接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自信,会取得更多的成功,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表现自卑,影响其自身能力的正常发挥,降低取得成功的概率。[1]

中职生大多是应试教育中被忽视和冷落的弱势群体,普遍被认为是“学习的失利者”,在升学教育的背景下,他们缺少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并认为自己学习不行就什么都做不成。学业上的失败经历导致他们普遍存在自我认知不足,遇到问题产生无力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积极向上的信心和追求,并存在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德育课是一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的课程,通过激发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成长。在德育课中,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提升其自我效能感,重新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明白职业学校是人生一个新的开始。[21]

二、德育课中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自我效能感对学生行为影响很大,如何加强和培养自我效能感是教育实践中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德育课堂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对德育课中培养中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四个途径进行分析和总结:

1.设定合理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有更多体验成功的经验[3]

班杜拉指出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形成的影响最大。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在德育课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呢?[4]

(1)教学中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及时地反馈。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专业特长,设计具有挑战性而又相对容易取得成功的课堂任务,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中职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表达能力欠佳,但操作能力很强,课堂中适当设计操作性的任务,比如人际交往主题开展信任坐,沟通主题使用解手链游戏等,活动的成功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老师加以积极地引导,强化成功的感觉。作业可采用较为灵活的方式,如帮父母做一件事,并用照片或视频记录然后上交,老师及时地肯定与表扬,会让学生有成就感。

(2)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德育课虽然不是专业课程,但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树立适合的学习目标,并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将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引导学生重新定义成功,一个人的成功是今天比昨天进步,无需跟别人比,而应学会跟自己比较,每次考试成绩比上次高便是一次成功。

2.给学生树立适当榜样,帮助学生获得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这种通过观察示范行为而获得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巨大影响。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的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否。这就提示了在德育课堂中引用的案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职业与人生内容的讲授中,举例的人物不应仅限于名人,要多引用本校的优秀学生,比如获奖的竞赛选手,或是优秀毕业生等。有相似经历的本校学生更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帮助学生对成败进行积极地归因,并理性地对待失败

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当然并非如此简单,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还要受到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个体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韦纳从四个方面对行为结果进行总结,即内部和外部,可控和不可控。内部可控的因素主要指努力,外部不可控的因素主要指个人能力。成功时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自信心的发展。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或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机遇,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德育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把成功与努力和能力相联系,将失败与努力不足相联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尤其要帮助学生克服“习得性无助感”,如果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认为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无法成功,便会逃避努力。[5]

4.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保持积极情绪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情绪的唤起也是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德育课堂中要营造一个轻松宽松的环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但学生在生活中是会碰到困难,在坚强面对生活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的设计中,要着重引导学生面对困难时如何管理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学生才会觉得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困难,才会有较好的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很多,但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方法的使用要注意具体事情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灵活的运用。同时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于自我效能感过低的学生在教学中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德育课是内容丰富而形式多样的课堂,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抹柔和的微笑都能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堂好的德育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应对挑战。

猜你喜欢

班杜拉德育课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交互决定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读者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法视域下学生文明教育探析
浅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