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8-02-25刘德华付心知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适性聋校手语

● 刘德华 付心知

一、背景

早在2007年我们就开始了聋校初中部全部采用普校教材的教学改革实验。《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出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从聋生的基础和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在聋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适性教学”是新时期聋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探索。

二、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的内涵

(一)教学语言适性

手语是聋生与他人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帮助他们理解书面语的一种视觉化工具。教师手语不到位,会影响课堂师生沟通效果。提高聋校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得解决教师的课堂手语问题,让手语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语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沟通更加畅通。

(二)教材内容适性

聋校七至九年级的实验教材是1996年编写的,基于满足聋生更好发展的需要,在新版统编聋校教材出台之前,聋校应重视对普校教材的引进和适宜性改造,根据聋生特殊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提高普校教材在聋校使用的有效性,丰富聋校教材的多样性。

(三)教学方法适性

普校教材一般篇幅长、内容多、支持材料普校化。教师要根据聋生的身心特点,在生活化、情景化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带有视觉学习特征和抽象思维表达的图式化策略。

(四)支持资源适性

积极研发支持教学的校本辅助材料,拓展课外延伸阅读的系列校本教材,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衔接,提升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外拓展适性

以语文综合性活动为契机,促进聋生关注社会生活,加大与普校生的互动融合力度,提高聋生的社会适应性,并在互动融合中促进聋生的语言形成与发展。

三、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的实施

(一)确立手语在聋校教学中的有效地位

作为视觉语言,手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方面必然存在不同。但听人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手语词汇后,一般还是按照汉语习惯和语法来表达。这一方面有利于聋生学习汉语句子的语序和语法规则,但另一方面也给聋生带来一些句意理解方面的困难,特别是在课文内容理解方面,单纯地按照汉语句子打出的手语,聋生会有理解不全面、理解不准确和无法理解的情况,而且随着课文内容越来越复杂,以单纯的文法手语来讲解,聋生理解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教师应重视手语的学习,在讲解词意、句意、文章时,多向聋生的手语表达习惯靠拢,在朗读默写时再强调汉语的句子顺序和规则,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灵活使用不同形式的手语表达。

聋生阅读课文,输入的是汉语;在复述课文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语言习惯来表达,输出的是手语。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聋生复述课文时要忠实于原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就一段复述内容进行转写后,再与课文相对照,在阅读(汉语)—复述(手语)—转写(汉语)的过程中,聋生可以真切体会到汉语与手语表达习惯的异同,体会到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只有意识到了这种不同,才能在学习中更有效地使用手语和书面语,在用手语时尊重手语的规则与习惯,在用书面语表达时尊重书面语的规则与表达方式。

(二)整合教材资源,为“适性教学“提供支持

1.普校教材的适性整合。普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有可能并不完全符合聋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因此聋校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和特殊需要,对选用的普校语文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删减和补充,通过优化重组、系统整合,在丰富聋校语文教材的多样性的同时,更好地满足聋生学习的需要。

2.开发配套校本教材。自2007年起,我们先后开发了与普校教材相配套的多种教材:对教材中的常用词汇进行筛选,加上手语译注,整理成《语文教材配套词汇编译》;对语文教材中的古代经典篇目进行手语导读,编辑成《名著导读校本教材》;对语文教材中需要补充的背景知识进行汇编,整理成《配套阅读小锦囊》。实践证明,当辅助资源的开发跟上时,在聋校语文教学中选用普校教材是完全可行的。

(三)以体验式、视觉化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打策略

1.生活化为起点。聋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他们的生活接触面、体验度是直接相关的,语文教学要关注聋生的现实生活,鼓励聋生多体验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当语文学习的内容与聋生的生活体验相脱节时,教师应当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补充,当条件所限学生暂时无法获得与课文相关的生活体验时,这一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延后。

2.情景化为支撑。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发展的相对滞后,直接制约着聋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聋生对语言的理解,对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搭建一个中间平台。而教学内容“情景化”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对于初中聋生来说,情景的创设要更多地加入想象的成分,以发展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图式化为深化。图式化课堂教学模式就是用图、线条、箭头、文字等把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思路、情感展示出来,并且能直观地凸显一些复杂的隐性关系,带动聋生与文本进行有序的、深层的对话。既适合聋生的视觉化学习特点,又能发展聋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既能降低阅读理解的难度,又有利于聋生的深层阅读,显著提高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发满足聋生特殊需要的支持资源

1.支架式,课外阅读资源开发。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聋生要提高人文素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常用的成语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中国历史小故事等,并配以生动形象的插图和一些关键的手语,能有效吸引聋生注意和兴趣。此外,剪辑制作成专题小视频也十分受聋生的欢迎。

2.引导式,课前三分钟激励展示。通过“课前三分钟”,让聋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和体会,在分享与交流中相互激励,由此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聋校初中语文“适性教学”研究成果在多所兄弟学校得到实践检验,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并荣获2018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适性聋校手语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探究碳量子点在纸基材料防伪印刷中的适性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