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2018-02-25王雁徐知宇
● 王雁 徐知宇
新时代,我国特殊教育已经步入了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发展阶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办好特殊教育”更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例如,2018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到“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的高度,明确指出要“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从微观上来看,高素质专业化首先应当体现为特殊教育教师个人的高尚品行以及专业发展的较高水平。特教教师必须具备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的残疾人观,残疾学生教育与康复所需的复合型知识,以及特殊教育需要的评估与鉴别、环境创设与利用、个别化教育教学设计、课程整合、灵活适宜的沟通以及辅助技术运用等能力。同时,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特教教师应当做到“三自”:第一,做到“专业自信”。特教教师要认同其职业身份,并坚信特教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对特殊儿童充满期待,并坚信特殊儿童的可发展性。第二,做到“专业自爱”。特教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热爱特殊儿童。第三,做到“专业自主”。特教教师要有主动发展的愿望,具备终身学习、研究、反思的意识与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发展的决策权,以成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为发展目标。
从宏观上来看,高素质专业化还应体现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充足、整体素质的优良、内部结构的合理。一方面,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内部结构应当做到在教师数量、职业类别、学科结构等方面都配比均衡,适当增加学前与职业教育阶段的教师,增加承担康复、干预工作的专业人员,以及为普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服务的资源教师与巡回指导教师;另一方面,逐步缩小各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质量上的差距,推动全国特殊教育教师队伍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当下,需要以培养“复合型”的特殊教育教师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推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变革。建立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机制,形成学科交叉和领域互补的课程体系。依据现实需求精准定位不同类别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目标,通过输送特定人才实现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