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地理社团活动设计

2018-02-24何善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

何善波

[摘   要]指导学生组织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高中地理教师应注重地理社团活动设计,让地理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实验室、野外、社区以及旅行途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理实践力;社团活动;设計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4-0088-0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指导学生组织地理社团,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让地理学习发生在课堂之外的实验室、野外、社区以及旅行途中,让地理教学内容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授学生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地理实验与地理观测类活动

地理实验与地理观测类活动包括模拟实验、地理模型制作、地理观察、地理观测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等。地理实验与地理观测类活动应结合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从高中生的认知起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地理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1.模拟实验案例:地转偏向力模拟实验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地球仪的转动模拟地球转动,用红墨水墨迹来模拟地球表面物体运动的轨迹。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墨迹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墨迹向左偏转。

(1)实验器具:地球仪、试管、红墨水。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面,保持地球仪不转动,在北半球高纬度某位置滴1~2滴红墨水,观察红墨水在地球仪表面留下的墨迹。

第二步: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北半球高纬度某位置滴1滴红墨水,从北极上向下观察红墨水在地球仪表面留下的墨迹。

第三步:将地球仪倒转过来,南极向上,取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面,转动地球仪,在南半球高纬度某位置滴1滴红墨水,从南极上向下观察红墨水在地球仪表面留下的墨迹。

(3)实验结论: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实验思考:

思考一:河流中往往会生成水漩涡。利用互联网搜索各地的水漩涡视频,并分析水漩涡形成的原因。

思考二:台风系统是存在于我们地球表面的常见气压系统。我国南海地区的台风形成后为何多向我国大陆方向移动呢?

2.地理观察案例:2018年“山竹”台风天气观察

(1)时间:2018年9月15日(周六)—9月17日(周一)。

(2)地点与形式:室内观察,每半天记录1~2次。

(3)工具:电脑、手机、微信及其中的小程序。

(4)活动准备:

①小组分组:全班分若干组,各小组建立微信组,以保持通信联系,方便即时讨论。

②安全教育:台风天气期间不能到户外活动,留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室内观察等方式进行观察,风雨停后,可到户外短暂停留观察,可拍摄景观照片,但要注意安全,不可到水边、山边、倾倒的大树及建筑旁拍摄。

(5)观察内容:

①天气情况:气温、风速大小、雨量(雨势)大小、预警级别。

②广州市内尤其是珠江口地区的排水及内涝情况。

③台风对我市山地山体的影响。

④台风对室外植物、植被的影响。

⑤台风对建筑物的影响。

⑥台风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⑦新闻媒体所报道的居民抗台风的措施。

(6)观察分享:利用图像资料制作PPT,运用多媒体展示观察成果,呈现本小组对“山竹”台风的观察过程,介绍“山竹”台风的成因、对广州的影响,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

二、地理野外实践与社会调查类活动

地理野外实践与社会调查类活动指学生进入野外、社区等地理真实环境,围绕一定的学习内容或探究主题开展的地理野外实习、考察、调查、实践等活动,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一定的工具或方法获取地理信息,探索、思考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形式。这类活动的设计要高于课堂教学,挖掘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情境,旨在培养学生调查、概括、分析、设计、合作、表达、创新等能力,实施的频率为每学期1~2次。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由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呈现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终结性评价要参考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展示PPT、海报、地理环境地图等,反映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层次。

1.地理野外实习考察案例:流溪河河心洲考察

(1)地点与时间:学校门前流溪河河心洲;半天。

(2)考察过程:

(3)成果与评价:完成地理考察报告,制作地理考察海报进行分享,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形成评价等级。

2.地理调查实践活动案例:调查江高镇骑楼街的兴衰

(1)地点与时间:学校所在地——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爱国西路;半天。

(2)情境呈现:骑楼街所在的爱国西路沿流溪河岸延伸,始建于清代,由于水路和陆路便捷,20世纪上半叶商贸繁盛。青砖、石柱、雕纹窗户的二层骑楼楼下经商,楼上住人,楼前为当街商铺,楼后则为河岸码头,完美地将地理条件与骑楼建筑特色相结合。骑楼街在清代是禺北一带的商业中心,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一直是周边地区农产品及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后来由于广花公路的修建、新市场的兴建,骑楼街变得萧条而宁静。临街商铺大片关门,在骑楼底下聊天的街坊大多是老人。2009年7月,《江高骑楼街保护更新规划》出炉,对骑楼街进行保护。

(3)实习内容:

①观察骑楼的建筑风格,拍摄能体现骑楼典型风格的照片。

②考察骑楼街“楼前为当街商铺,楼后则为河岸码头”的分布特点,寻找码头遗迹,分析骑楼街成为当时农产品、手工艺品集散中心的原因。

③走访街坊群众,了解目前骑楼街居住、使用的情况,并分析衰落的原因。

④规划自己心目中骑楼街的保护与发展方向,并绘制环境地图。

(4)评价方式:学生提交调查报告,制作并展示PPT、海报、地理环境地图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三方面结合完成评价。

三、地理研学旅行类活动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研学旅行类活动需实践性与学习性相结合,避免“旅而不学”,学生在旅行的过程中开展综合学习和考察,思考旅行过程中所见的地理事象,所体验的风土民情,并能用正确的人地观来理解、评价所见所闻。

桂林阳朔、恭城研学旅行线路的地理景观典型,阳朔与恭城两个县相毗邻,自广州可乘坐贵广高铁直达两县。该线路喀斯特地貌独树一帜,山清水秀,少数民族风情浓郁,农家乐旅游脱贫致富凸显党的好政策。路线设计为两天一晚,主要研学行程为阳朔“十里画廊”与恭城“红岩村”各一日。

阳朔“十里画廊”考察: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峰丛地理摄影、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分析、河流堆积地貌考察、石灰岩标本采集、阳朔西街景区规划评价、喀斯特地貌对贵广高铁路线的影响等等。

恭城“红岩村”考察:季风水田农业景观,柿子(柿饼)与桃子(桃胶)等农业循环经济形式,沼气、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农村能源供应形式,“月柿节”农家乐主题秋游活动,瑶族的油茶宴,贵广高铁开通对当地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按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托地理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还能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提升学校课程的育人价值。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
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影响
在社团活动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辅导员如何有效提高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
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探究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家长助教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浅论
高职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思考分析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