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2018-02-24迟晓瑞
迟晓瑞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 长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高中地理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学视频短片的播放,重点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通过利用材料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通过利用小组讨论,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使学生在接受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下就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教学视频短片发展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
区域认知是地理的一种认知方法,主要指学生具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特点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学生具备区域认知方法,可以对区域进行科学分析、对比,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形成区域开发观念。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搜集、整合和制作了教学视频短片。利用组织学生观摩短片的形式,将教材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发展区域认知素养。
例如,我们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为学生播放了有关“建设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视频短片。视频从北京市的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现状入手,为学生介绍了北京市当今的“超负荷”发展现状。之后通过介绍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与环境资源,介绍了雄安新区缓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意义。学生对于教学视频的观看充满了兴趣,从视频短片中认识到北京市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通过对比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城市功能定位,理解了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
二、利用材料教学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人地协调观是指学生对人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形成协调的认识与理解。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可以使学生理解地理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能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人地矛盾,解释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材料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印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地协调问题材料,让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建议,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例如,我们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为学生搜集和印发了“潘帕斯草原的畜牧业现状”的相关学习材料。材料中从介绍潘帕斯草原的放牧业历史入手,为学生展现了潘帕斯草原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重点介绍当代社会潘帕斯牧牛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分析了阿根廷人围栏放牧、划区轮放、种植饲料以及打机井的方式防止草原退化的做法。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学习,有效拓展了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理解人类的畜牧业与自然地理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发展人地协调观素养。
三、利用小组讨论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是指学生具备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理现象的能力。学生具备综合思维,就能够从总体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且解释地理现象发生的过程,解读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总结他人的意见,形成综合思维方法。
例如,我们在《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就组织学生对我国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即拓展学习材料讨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区位因素以及生产特点,以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就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产业特点等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间则相互交流讨论的结果。这次讨论使更多的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使个人的思维与集体的思维相融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程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应该以适合学生接受、利于学生学习、便于学生应用的原则制定。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视频教学、材料教学、小组教学,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三方面的核心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朝着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方向而努力,不断总结新的教学策略,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为祖国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