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动探究课堂”下教师如何使用初中数学教材
2018-02-24毛丽娟
毛丽娟
(广东省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广东 广州)
在当前使用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的生活化回归,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思考、动手、讨论的机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效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改进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所以我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在提高教学效益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课堂理念为指导,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利用教材
有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所以如果教师改进了教学观念,合理地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学生不仅能获得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能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态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才是当前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只有学生获得了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会源源不断地掌握新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形成主动质疑、思考的习惯。
二、强化例题与习题,发挥教材作用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层教学。针对教材中的习题难以程度不同,教师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有选择性地布置习题,这样对于课堂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适当拓展知识,以“拔高”式习题为主,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价值;而对于能力水平稍有匮乏的学生,教师则应以基础习题为主,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学习积极性不受挫,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依据中国古代哲学中“无为”的思想,老师的教学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例如:备课时不应先考虑哪些内容该怎样去讲深讲透,而应先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哪种学法,从而确定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
三、激发动手实验能力,深入挖掘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做一做”“想一想”等板块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这些环节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念,甚至各小组之间展开知识点,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这样,课堂从过去教师唱“独角戏”,转变为学生的主场。尤其教材中的实验活动环节,学生非常感兴趣,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忍不住自己动手尝试。因此说,在教材中,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培养观察、记录、分析等能力,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81页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通过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的方法探索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再观察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多种画法,调动了其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氛围也很好。再如,在抛硬币计算概率的实验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其中一个学生负责抛硬币,其他学生对结果进行记录,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对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进行计算与分析。当每个学生都加入到实验活动中,开始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将教材中的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调动了身体的各部分感官,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同时,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也意识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科学意识与应用水平。
四、改进课后作业布置,全面拓展教材
由于数学学习的特殊性,课后习题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性作用。但是教材内容毕竟有限,对学生主动思维的发挥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改进作业练习的方法,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设置有效的课后训练。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一课之后,教师可预留作业,让学生课后画出学校附近的简单地图,并用坐标表示出附近建筑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在课后的自主训练、实践,不仅可以掌握“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知识,也了解了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经验与体会,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了能力水平。
由上可见,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挖掘思维潜力,与素质教育需求相一致;而对于学习成绩偏差、能力水平有所匮乏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奠定在教材基础上,强化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教师改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能真正发挥教材作用,体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