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在中学新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4王亚宁
王亚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江苏 苏州)
一、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新诗话语
(一)借助上下文解词义
新课标反复强调上下文语境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新诗中有很多陌生化词语,生造词较多,对于中学生理解诗意会产生阻力,如果不结合具体语境而只是凭词典上的抽象的义项来判断其含义,往往会模糊该词的真实含义,难以理解诗歌的真实表达。因此,结合上下文语境品读诗歌的意义,在新诗教学中起到关键作用。
(二)利用上下文品语言
新诗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很多时候却难以理解。要想更好地品味诗歌的语言,联系上下文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韩军老师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引导学生体会“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中的“家”和“客”是否矛盾,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快就明白,此处并不矛盾,此时的家还只是父母的家,写出了诗人对这个家的陌生,借矛盾的词语表达一种复杂的心酸。结合上下文不仅可以品读诗歌中用词的准确性,还可以解读诗歌语言的构思,以及诗歌语言的语用目的。
(三)运用上下文思内涵
教材中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算是他的诗作中明白晓畅的一首,但引领学生深度解读还是需要下点工夫的。很多学生初读时就很喜欢,感觉语言优美,态度非常的乐观、积极向上,但随着进一步解读,又会有更深且不同的感受。有些教师便会抓关键信息,比如,如何理解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经过点拨,学生从一个“只”字读出了诗人的态度,由此出发学生再联系上文发现,诗人只有对别人美好的祝愿,学生感受到海子与冰冷的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体会到诗人不同寻常的思维,进而感受到独属于诗人的独特的灵魂和他感性至上、自由至上的精神。
二、结合认知语境,深入理解新诗
(一)根据具体需要,激活已有认知资料
教师可以在新诗教学开始之前,激活学生已有认知材料,使之产生兴趣,并打通新旧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理解奠定基础。比如某位教师在教学《雨巷》前,先询问学生对雨的感觉,为教学定下感情基调。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中激活,即教师在新诗教学中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或者先前所学的课文等来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储备,促进其对新的认知材料的学习。
(二)丰富认知背景,补充引导材料
教师在执教戴望舒《雨巷》时会觉得困难,整首诗很朦胧,主旨也是说法不一。某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理解,由于学生认知背景的差异解读也会有所不同。很多学生从“丁香姑娘”入手解读,认为这是首爱情诗,教师先保留意见。在这时穿插背景资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失败后不久,接着引导学生再次品读诗歌的情感。学生发现此诗还可以这样解读:即知识分子在革命失败后的怅惘彷徨,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落寞。不管是何种解读,都要言之有据,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
三、了解社会文化语境解读新诗
教师可以利用社会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通过追溯文化历史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运用社会文化语境教学最常见的就是“知人论世”,即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教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大都认为其主旨是对祖国的讴歌与赞美,但郭初阳老师教学本诗却选择了另一个角度。郭老师在课堂上引入25年后舒婷与一位作家的对话,进而引导学生解读本诗的不足之处。在这段资料呈现过后,郭老师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写作意图,辨析“祖国”和“国家”的区别,学生比较发现,“祖国”是文化概念,“国家”是政治概念,诗句中“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明显与“祖国”一词不相符。此外,由于时代所限,那句“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一种把国家与人民视作母子的一种表达,一种近乎血腥的方式报答母亲的一种表达,在那个时代这种讴歌方式是比较常见的,现在看来却有些不妥之处。
郭初阳老师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和作者后来的评价,带领学生不仅解读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首诗,还培养了学生如何读诗,如何用批判的眼光读诗的能力。
四、构建课堂情景语境朗读新诗
情景语境指现场语境,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现场语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场语境因素为新诗教学服务。
在新诗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营造适于诗歌文本的情境、氛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运用适宜的语速、语气、语调和节奏朗读诗歌。例如,韩军老师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以《遥远的思念》这支舒缓、悠扬的曲子作为背景音乐,为学生示范朗读这首诗歌,韩老师对语调、语速和感情的把控恰到好处,即使还没开始解读文本,有些学生已对诗歌有所感知,流下热泪。这就是构建情境因素朗读的力量,教师通过音乐,通过范读,既为学生构建了朗读诗歌、解读了诗歌的氛围,也为学生朗读作了很好的示范指导。朗读与解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饱含深情地朗读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深入地解读可为朗读增添韵味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