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语模“X到没朋友”说略

2018-02-23

学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补语句法音节

词语模是具有能产性的、开放式的语言结构形式,由模标和模槽两部分组成,其中模标是固定不变的部分,模槽是能够替换词语的可变部分。词语模可以分成词模和语模两种类型,词模用以构词,语模用以构成词组(短语)和句子。运用词语模构词造句,经济简约,方便实用,是人们乐于接受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尤其是那些新颖独特的词语模,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近年来,“X到没朋友”的表达模式广泛出现于网络平台,以及报刊与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2017年11月1日,以“到没朋友”为条件,通过百度和搜狗分别搜索到259万条、210余万条用例,说明“X到没朋友”这一语模在当前语言生活中已经相当活跃。先举三个例子:

(1)教大家如何根据一天中的时间来减肥,让你瘦到尖叫,瘦到没朋友!(《健康时报》2015年10月22日)

(2)面对这张“非主流”的自拍,网友十分买账,纷纷力赞其帅气外貌:“帅到没朋友!”(中国青年网2015年10月26日)

(3)宋轶现场卸妆,耿直到没朋友,素颜却获网友点赞。(《北京商报》2017年7月30日)

很明显,在这三个例子中,“X到没朋友”是一种新的表达模式,语境告诉我们,其中的“没朋友”产生了新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对此,本文试图作简要分析。

一、“X到没朋友”语模组成部分简析

1.“X”的音节构成

根据对用例的观察,在“X到没朋友”语模中,“X”为单音节的占有显著的优势比例。当“X”为单音节时,与“到”合成为双音节拍,而“X到”再与“没朋友”构成双音节和三音节的组合,如例(1)、(2)。 在“X到没朋友”语模中,也有一定数量的“X”为双音节,它与“到”构成三音节拍,这样“X到”与“没朋友”构成三音节和三音节的组合,如例(3)。这两种组合形态,节奏分明,与汉语节律的一般规律相吻合,是汉语中常规的节奏形式。这也说明,汉语的表达是讲求节律的,或者反过来说,是节律制约汉语的表达。

2.“X”的词性

上文所举的三个例子中“瘦”、“帅”、“耿直”都是形容词,事实上,从观察到的用例来看,“X到没朋友”中的“X”多为形容词。当然,“X”也有其他词性的,但进入“X到没朋友”这个语模,就具有了形容词的句法功能。如:

(4)云南多地降雨,网友吐槽“真是下到没朋友”。(云南网2015年8月9日)

(5)迪拜将引进机器战警执勤,土豪到没朋友。(网易2015年5月11日)

“下”本是个动词,但进入例(4)这一语境,就具有了“下雨范围大、量大”的语义;“土豪”本是个名词,但在例(5)这一语境中,凸显并抽取的是它的“富有”、“有钱”义。所以,动词“下”、名词“土豪”进入“X 到没朋友”语模中,都获得了形容词的功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X到没朋友”语模是个述补结构,而“没朋友”在这个语模中表示程度义。

3.“到”的句法功能

从句法功能方面来看,流行中的“X到没朋友”语模,其中的“到”有发展为补语标记的趋势,其读音也有弱化的可能;尤其当“X”为双音节词时,“到”虚化的程度似乎更加明显。主要依据是,这个“到”和结构助词“得”可以互相替换,且保持句法功能与语义不变。如:

(6)田亮罕有晒儿子正脸照,网民惊呼“帅得没朋友”。(风行网2014年8月10日)

(7)好吃得没朋友的爆浆鸡排,真让人垂涎三尺。(搜狐网2017年5月2日)

而且,“X到没朋友”也可以同“X得Y”结构式联合使用。如:

(8)国内机场服务区物价贵到没朋友,盘点他国是否贵得离谱?(央广网 2015年8月26日)

4.“没朋友”的语义指向

从语义指向上看,在“X到没朋友”语模中,“没朋友”所指向的对象不是主语,它和主语不构成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它在语义上指向“到”前面的“X”,补充说明“X”到达的程度。因此,也表明这个语模中的“没朋友”语义已经不实在,虚化的“没朋友”抽象地表示程度义。

5.“没朋友”的语义虚化与“X到没朋友”的结构固化

“没朋友”本来用于对人作负面陈述、负面评价,而在“X到没朋友”的语模中,“没朋友”除表达负面评价外,更多的是用于表达正面、肯定的主观评价义,如例(1)、(2)、(3)、(6)、(7);而且,进入这个语模,“没朋友”不仅用于评价人,还用于评价物,如例(7)、(10)、(11)。这就说明“X 到没朋友”使用范围泛化,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语模,而“没朋友”的语义正在迅速虚化中。

由于“没朋友”的语义抽象虚化,因此,其组合能力也就变强。从而,在“X到没朋友”这种固化组合中,“没朋友”位置固定,不能插入成分、扩展使用。

二、“X到没朋友”的形成与流行原因

1.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交朋友的时间受到挤压,而人际交往、人际协作又越来越重要,所以,友情就显得更加珍贵。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如果“没朋友”,就被看作是很严重的问题。“X到没朋友”这一语模,正是抽取“没朋友”中含有的严重程度义,构成一种新的表示高程度义的述补结构。

事实上,汉语的这种述补结构,其中一些常用的表程度义的补语,正是从表示负面心理意义的词语虚化而来的。如“凶、坏、呆、酷、厉害、惊人、不行、要命、不得了、一塌糊涂”等,它们本来意义实在,表达的是心理感受;而当用作补语后,语义虚化,搭配能力增强,构成表程度义的述补结构。例如 “大得惊人”、“高兴得要命”、“帅得一塌糊涂”。

这表明语言结构表层现象中,蕴含着深层的共性规律,语言的发展变化、新形式的出现,就是某些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也表明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折射出社会状况和社会心理。

2.隐喻认知机制的作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一个人性格与人迥异,就会难以与之接近,就可能“没朋友”,而性格、习惯等相同的人才能做朋友。同样的道理,性格而外,其他各个方面与众不同的人和物,也不能融入群体和同类。因此,用“没朋友”隐喻达到与众不同的程度,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没朋友”本用于陈述或评价人,但进入“X到没朋友”语模,就可以由评价人扩大到评价物,这同样是隐喻认知机制在起作用。在这种机制作用下,将物隐喻为人,从而使“没朋友”的语义得以泛化,可以与更多的对象搭配使用,也就形成更强的组合能力。 上文的例(7)、(8)和下面的例(9)、(10)、(11)中,“没朋友”都是评价物的。

(9)晴到没朋友(标题) (《南方都市报》2014 年07月01日)

(10)接下来就让笔者带领大家一起看看这些炫到没朋友的MOD吧!(中关村在线2016年7月28日)

(11)火到没朋友,人工智能做投资你跟不跟?(《国际金融报》2017年10月24日)

3.语义历时变化的结果

从历时变化方面来说,汉语中表示程度义的补语,是从表示结果义的补语演化来的。在由结果义向程度义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夸张手法。例如“高兴死了”、“帅呆了”、“乐翻天”、“激动得不行”、“技术好得一塌糊涂”、“人品好得逆天”,等等。由结果义到程度义的转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条途径。

4.对陌生化表达效果的追求

语用中,对陌生化表达效果的追求,永无止境。在这种意识作用下,会推动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方式不断出现。一种表达程度义的形式经过一定时期的使用,在人们的心理感受上,程度义渐渐减弱,新鲜感不断淡化。寻找新的词语、新的形式来表达,是语言使用者所要不懈追求的。

“X到没朋友”采用了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对象由人及物,扩大了运用范围,达到了轻松幽默的表达效果,实现了语用中对新颖表达形式的追求。(本文系景德镇学院校级科研项目 “新词语模研究”(编号:PT-181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补语句法音节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拼拼 读读 写写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汉英补语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