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慢》教学设计

2018-06-05

学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药豆蔻姜夔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黍离”之悲,感受白石词清空婉曲的特点。

2.掌握诗词诵读要领,理解诗词语言形式和内容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

3.借助现代诠释学等相关阅读知识,鉴赏姜夔词作的精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词诵读要领,理解诗词语言形式和内容情感之间的对应关系。

2.借助“理解的前见”等相关阅读知识,深入领会词作的精妙之处。

【教学方法】

点拨教学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感知词意

学生阅读小序和词作,了解词作的内容大意。《扬州慢》既是题目又是词牌,“扬州”为所写之地。

谈谈你对扬州最深的印象。

二、演读——感受词情

教师示范朗读。感受姜夔的“怆然”,以及千岩老人所评价的“《黍离》之悲”。

三、品读——领略词韵

反复诵读,教师进行具体的诵读指导。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诵读时吐字宜慢,停顿稍长,声调沉着。全词声调逐渐低沉,似一首悲伤的乐曲慢慢回荡直至消失。

◆押韵:填词用韵比诗韵宽,本词韵脚为ing/eng,这两个韵通押。

◆句尾平声字音长、缓而轻;仄声字音短、促而重。

◆节奏:三、四、五、六、七字句朗读节奏。

“一字逗”:前一后四,第一个字用去声,单独念,后四个字连起来念。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渡作用;声律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极富美感。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纵豆蔻词工/念桥边红药

◆读好 4 个虚词:“尽”“犹”“须”“纵”。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四、细读——感悟词旨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说:“照片与电影时代之前,一个地方主要是通过文本以它们程式化的意象而被知晓、被记住并成为值得追忆的。”

现代阐释学认为:“我们关注的特定对象的出现依赖于一个早已在我们使用的语言中显露给我们的世界。因此我们对于特定对象的经验和对这些对象的把握并不是自我创造的,相反,它预先设定。”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姜夔鞍马不停地奔向扬州的路上,至少他所熟知的那些关于扬州的诗歌,已经萦绕在他的意识之中了,已经在他看到扬州之前就先入为主地构成了他认识扬州的一种“阅读理解”的背景了——即伽达默尔所谓的“理解的前见”。

姜夔22岁写下这首词,他早年服膺江西诗派的创作原则,追求字字有来历,“无一字无出处”。

◆还原出本词中所引用的杜牧的诗句。

《题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姜夔的独特性在于,虽然他对扬州的感受并无出人意料之处,但是他在引入杜牧的作品时,出人意料地构成了一种和杜牧“对话”的艺术效果,不是被动地附和杜牧,而是让杜牧和他一样,面对眼前的扬州城,有一种震惊的感受,即让拟想中的杜牧“算而今重到须惊”来强调自己对扬州的“黍离之悲”。

姜夔一位同时代人,有着和他同样的对扬州的文化记忆。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有一条这样说“唐扬州之盛”: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扬州之盛,就是这样留在南宋人的记忆之中的。

◆赏析姜夔和杜牧的隔空对话。

杜牧姜夔

淮左名都 (对话) 荠麦青青

竹西佳处 废池乔木

春风十里 清角吹寒

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

青楼梦好 波心荡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寂寞无主

昔为名都今是空城

惊/悲

◆还原出以下3个句子的背景。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写乱世音响,背景是昔日宛转的歌声和箫声。)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月亮无声,实则是写昔日二十四桥上美丽女子的歌声和箫声等消失了,透着昔日的笙管之繁盛。)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写芍药花寂寞开无主,背景是“扬州芍药甲天下”,昔日开花时游人如织,何等繁盛热闹。)

五、读背——触摸诗心

姜夔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多为幕僚清客,可谓命途多舛,和南宋陆游、辛弃疾等知识分子一样,位卑未敢忘国忧,他善用健笔写柔情,词作的背后是一颗感时伤乱、忧国忧民之心。

六、读写——继续对话

模拟杜牧的口吻给姜夔写一封信,谈谈自己阅读《扬州慢》后的感受。

猜你喜欢

红药豆蔻姜夔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豆蔻知多少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再到盛湾寻牡丹不遇得赏芍药
陆明君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豆蔻梢头二月初
年年知为谁生
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