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别里科夫婚姻悲剧的思考
2018-02-23
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一篇让人看后笑中带泪的文章,主人公别里科夫古怪又奇特,是个典型的漫画式人物,人们在被其可笑行为逗乐的同时,也深感其不幸,并油然生发出一股同情。其出人意料,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的人生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而他的婚姻悲剧也让读者感到些许沉重,这一悲剧人物的不幸婚姻即使置于当下,仍然具有突出的社会意义。
一、别里科夫婚姻悲剧的病根在社会
别里科夫最大的标签是“套中人”,在他的周遭存在着众多有形的、无形的、花样繁多的“套子”,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意识形态上,从内而外,他都被各种“套子”包裹,密不透风,并希图由此获得一种绝对的“安全感”。
“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有着怎样奇异的举动呢?生活中,他在晴天也会穿着棉大衣和套鞋,带上雨伞,不仅把雨伞、手表以至于削铅笔的小刀用套子装起来,也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他总是把衣领竖起来,再把脸藏进去,所以他的脸也像是蒙着一个套子。他戴着一副黑色的眼镜,穿着羊毛制成的衫子,用棉花将耳朵堵上。”如此装束,让人忍俊不禁。不仅如此,他在家里也有一整套禁忌。家应该是一个让人最放松、最真实的地方,别里科夫在家里亦有五花八门的“套子”,如睡衣、睡帽、护窗板、门栓等。可见,凡是别里科夫目之所及,力所能及的地方,皆有“套子”,他对安全感的追求已深入骨髓。别里科夫最怕出乱子,因此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哎呀,一定不要引发什么乱子啊”。他忍不了别人出乱子,因此他的学生和身边共事的同事都对他心生恐惧,被他那种完全套子式的观点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更不允许自己出乱子,经不起自身的失误和别人的嘲笑,他不雇女佣人只雇厨子就是因为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别里科夫的意识中,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中明确作出的规定才是行为的准则,他甚至对官方批准的事情保持怀疑,加上他怕惹上麻烦的处世态度,一遇到情况就向领导汇报,撇清自己的关系,给人留下爱打小报告的印象,他没有知心的朋友,是寂寞的独行者。
别里科夫的这些“套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在别里科夫狭小的世界和简单的社会关系中,他绝对忠诚和依附的就是校长、督学和沙皇政府。以校长和督学为代表的沙皇政府,通过驯化培养了一个个顺民和奴隶式的“产品”,而且为了不让这些“产品”变质,就打造了一个个枷锁和一个个牢笼,将他们牢牢束缚和囚禁起来,目的就是隔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防止新的思想侵入,从而确保自己的专制统治不受影响和动摇。所以,别里科夫就是沙皇专制统治打造出来的一件合格称心的“产品”,他人生中的各种“套子”并非是私人定制,而是沙皇专制社会里的流水作业,别里科夫就是在各种各样套子的禁锢下扭曲了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常人也很难想象怎样的人才能和别里科夫共度一生,别里科夫的婚姻悲剧,表面看是他与华连卡思想性格不相容所致,实际上的根源是沙皇专制统治,这一点毋庸置疑。病因不明,病根难除。
二、别里科夫命运转机的唯一希望——婚姻
环境塑造人,同样也可以改变人。胆小怕事、腐朽顽固的别里科夫也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遇见华连卡。在我看来,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相识和交往,本可以出现以下三种可能:
一是别里科夫成功地影响了华连卡,将自己的“全套”装备复制一份,把华连卡也牢牢裹住;二是华连卡有效地改造了别里科夫,将别里科夫从沙皇专制打造的“套子”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全新的生活环境中;三是别里科夫与华连卡谁也改变不了谁,最终走向决裂,两个人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优胜劣汰”。事实表明: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交往没有走向人人希冀的第二种可能,出现的是第三种结果,而且是别里科夫走向灭亡,华连卡拥有新生。
婚姻对别里科夫而言像个遥不可及的梦,比喻成“梦”或许并不恰当,别里科夫对成亲并不大憧憬,因为这很容易引发什么乱子。当伊凡·伊凡内奇听到别里科夫险些成亲时,以为是在说笑,人们都认为他不太可能会和别人成亲,即使别里科夫在当时已经有四十好几了,人们仍然考虑不到他的婚姻大事。
不可否认,最初的别里科夫对华连卡是欣赏的,她活泼好动,经常发出“哈哈哈”的爽朗笑声。在校长的饮宴集会上,所有人,包括别里科夫都被能歌善舞的华连卡所吸引,别里科夫对她也不吝赞美。如此,周围人都想把两人说合到一起。然而,别里科夫的谨小慎微和华连卡的自由活跃恰恰是格格不入的两端,当他看到好事者创作的华连卡挽着他在雨中散步的漫画时,他激动、愤怒;当他看到骑着自行车的华连卡姐弟,他质疑、惊恐。最终给他致命一击的是,当他被柯瓦连科用力一推,滚下楼梯,被下楼的华连卡和两位太太遇个正着的时候,不明就里的华连卡哈哈大笑起来,他惊惧万分,害怕受到嘲笑。怕惹麻烦的性格使他习惯将事情的不良后果无限放大,最终在惶恐和不安中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契诃夫形容华连卡是 “新的爱与美的女神”,保守顽固的别里科夫是改变、阻挡不了华连卡的。华连卡代表着新的一切:新的思想、新的规则、新的生活方式,包括其弟弟柯瓦连科也是一样。历史的发展进步是社会的内在规律,是永远无法抵挡的历史趋势。当和别里科夫共事的“有思想的正派人”对其采取逆来顺受的态度时,只有华连卡才是那个可以帮别里科夫解开套子的人,她是改变别里科夫的唯一可能,是改变别里科夫悲剧命运的唯一转机。然而,别里科夫却因她的哈哈大笑而走向末路,极具讽刺意味。
三、别里科夫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别里科夫婚姻悲剧的根源是沙皇专制。一个时代决定了一个时代人的命运。就这一点来说,它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深刻的。历史证明,改革是保持社会活力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打造的标准化合格“产品”,然而在新思想、新事物面前,他却显得不堪一击,悄然死去,这样的合格“产品”没有了市场空间,他的死已经预示着培养他的社会制度终将走向覆亡。
别里科夫的一生是悲哀的,他的死竟然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只有华连卡为他哭了好一阵儿,“有思想的正派人”不便将愉快的心情表现在脸上,他们感受到的是久违的自由,十分享受。然而,好景不长,严苛、令人生厌、毫无理性的生活又继续周而复始,尽管别里科夫去世了,但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还有很多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们和别里科夫一样,怕出乱子,甘愿苟且偷生。
别里科夫的一生又是寂寞的,只有在他死后,伊凡·伊凡内奇是理解他的。伊凡·伊凡内奇道出了事情的本质:相对于那些有形的套子,世间的人又都生活在无形的套子中,他们低声下气,撒谎赔笑脸,“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把生活维持下去——获得温饱”。这些无形的套子是他们为自己编织的相对安全的生活网。当时的人们在沙皇的高压统治下,一面屈从,一面又感到极其压抑,以至于伊凡·伊凡内奇在解出问题的关键后,惊觉千万不能再这么继续下去了。联系小说中的细节:文章开头说伊凡·伊凡内奇“之所以出来打猎,是因为想呼吸点儿新鲜空气”,城市中浑浊的空气以及喧嚣拥挤的环境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只有在村庄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月色,感受到一切都是美好而友善的。
联系现在,生活的高压也常常压得青年人抬不起头,他们习惯两手揣兜,走路时两耳塞上耳机,回到家就自然地拉上窗帘……这也都是现实生活中无形的套子,如今的社会中也常看见别人虚伪做作,听到他们满口胡言。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弘扬正能量成为时代的主流,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改正。
置身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人的主观意识总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社会的不断进步是毋庸置疑的,改革便是社会进步与发展唯一的源头活水,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社会进步,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最生动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