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匮乏现状与改进策略

2018-02-23李建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新知小朋友思维

李建新

(沭阳县高墟中心小学 江苏 沭阳 223600)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丰厚的同时,学生的惰性思想逐见端倪,习惯了一味地接受知识,课堂上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质疑,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还要力求遵循老师的提问意图和思路,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兴趣,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教师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

为了培养我们农村孩子独立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质疑的数学思维品质,现结合有关教育思想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贴进生活,挖掘“问”点

这些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有亲身经历,所以创设现实素材的思维情境,学生往往都感兴趣,争先恐后地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想“问”的冲动。如,讲《确定位置》时,可如下设置思维情境:(1)师:观察你们坐的位置,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课前教师有意改变了学生原来四大组的坐法)

生:坐法不同了,原来是竖着一排一排坐的,现在是横着一排一排坐的,有点像电影院的坐法了。

师:这位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样横着也可以叫排。

生:我发现自己的座位变了。

师:谁也发现自己的座位变了?

生:我(们)也发现变了。

师:那你现在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让学生观察、思考)

(2)探索

1、组织学生交流。

生1:我坐在第2排第1个。

师:小朋友,他说得对吗?我们来听听他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横着数的,把最前面的一横排作为第1排,我在第2排,再从左边数起,我是第1个。

师:同意他的想法吗?那些小朋友与他不一样的?说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生2:我坐在第3排第4个,我是把最后一横排作为第1排,我在第3排,再从右边数起,我是第4个。

生3:不可以的,不能把最后一排看作第一排的。

师:是吗?

生4:我坐在第4排第2个,我是把最左边一竖排作为第1排,再从前往后数,我是第2个。

——

2、师:大家对自己的位置的确定各有各的方法,从大家反映的情况看,标准并不一致。刚才有些小朋友是把最前面的一横排作为第1排,再从左边数起是第1个,如果按照他们这样确定位置的方法,想一想,你现在坐在第几排第几个?

生1:我坐在第5排第4个。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他说得对吗?

生:对。

师:其他小朋友呢?

生:——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了自己坐的位置(板书: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非常重要,从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进一步研究,看一看,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是要注意哪些问题,好吗?

这样引入新知识,由于背景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当中,通过创设可多角度地设定标准确定位置情景,呈现学生思维,再从无序到有序,从经验到数学思想,揭示矛盾,引发探究问题心理,渗透定位思想,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新知,发展经验作好了准备。

(2)建立纳税人需求收集制。一是建立纳税需求采集制度。面对不同纳税主体多样化的纳税需求,各个税务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多渠道的需求采集制度。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筛选出各类纳税主体的所关心的纳税相关问题及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税务服务工作。

二、创设趣味,以趣引问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思考提问,所以‘学’和‘问’是不可分离的。”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如:在学习《找规律》一节时,我是这样设置的: 师:同学们,请你将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写出来,如:19880705(共8位数),将这八位数随意变化位置,如:98187005,用其中较大的一个数减去较小的一个数,即78306300,并把这个差的各位数字加起来,即27。看你们照样算出来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学生计算、讨论后得出结果)都是9的倍数。

师:你可以再实验一次。

生:还是9的倍数。(此时学生已议论纷纷,觉得特有趣,迫切知道这是为什么)

师:生活当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像这样有规律,又很有趣的事例很多,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跟老师一起学习《找规律》吧。

这样的引入新知,可以利用学生亲身体验的经历,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从而把学生带入探索新知识的思考过程中,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既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又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信心。

三、设置疑点,以疑引欲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种新理论的产生或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显得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问,以疑获知。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引入新知,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知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这种利用学生身边极为熟悉的素材,提炼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提问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效果极佳。

四、潜移默化,以旧引新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和“教、学、做合一”,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教学理论,我们认为“教学做合一”理论特点强调一个“做”字,认为“做是教与学的中心”。而对这个“做”字,则有三种特征:提问、思考、新价值的产生。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我就是应用这一理论,让学生通过比较过度到新知识。学生在比较中容易突出重点与难点,会使问题迎刃而解。

这样,教师只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旧知引新知,激活学生问题意识,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对照比较,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为儿童的种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并且使我们自己也进到儿童思维的境界。”相信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激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根“主绳”,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必将带出知、能、乐一串“珠”,结果定能拽出快乐成长的一片天来。今后,要想让先进教育思想的种子,扎根、发芽、开花、结更大更多的硕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每个老师共同努力、一如既往地坚定走好每一步,我们有信心,只要努力奋斗,我们就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成为行知路上的“赶路”人。

猜你喜欢

新知小朋友思维
思维跳跳糖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