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
2018-02-23方灯进
方灯进
(江西省乐平市浯口中心小学 江西 乐平 333300)
数学即生活,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最好的沃土,学生周围的现实世界应成为探索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生活化。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情趣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得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我们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学生身边许多熟悉的事物就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但是数学内容有时也是枯燥的,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一开始我们就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统计”,就以“动物运动会”来呈现统计的内容与信息。在这个儿童喜欢而又熟悉的童话世界里,教师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主动搜集、整理信息与数据。如:从比赛的项目来统计,有跑步和跳高,其中跑步的有8只,跳高的有5只;从参赛的动物种类看,猴子有6只,兔子有2只,狗有5只。这个有趣的情境可以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统计结果在同一标准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二、捕捉生活素材,让数学生活化
知识是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揭示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我们的现实社会是数学知识丰富的源泉,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探索规律、去应用知识。
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角、分的深刻认识,给每个学生一张购物卡,让学生带着卡片到超市了解商品的价格,并试着购买,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比如教学《买门票的学问》时,让学生根据两种不同购票方式的比较后,选择一种划算的购票方式,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想到了两种结合式购票,这样更经济实惠。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养成一种发现问题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教学((左右))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左和右,出示一幅挂图——《淘气上楼,笑笑下楼》,问:谁靠右行?多数孩子都说淘气靠右行,于是让孩子们举起右手,到教学楼上走一走,这样一走,孩子们恍然大悟,深刻理解了左右的相对性。又如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让小朋友数一数各种树的棵数,发现谁多,多多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活数学化。
四、开展趣味游戏,寓教于乐
爱玩、好动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比较多地关注事物与活动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数学教学中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充分发挥以游戏激发情感、以游戏启迪思维、以游戏拓展智能的教育功能。我们知道,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情景中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概率时,应多为学生提供游戏活动,丰富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感悟。比如,掷硬币的游戏能使学生真切、直观地体验到可能性就存在于生活之中,是经常发生的;摸球的游戏活动能帮助学生体会到时间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而玩转盘、掷骰子的游戏能进一步是学生体验时间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行,从而形成正确的随机观念。
总之,从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际中去学习数学,更能有效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