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选修课堂教学之“一得”
——从《扬州慢》的用典看姜夔对杜牧的接受

2018-02-23黄远明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豆蔻姜夔用典

黄远明

(江西省寻乌中学 江西 赣州 342200)

语文教学是充满发现和感悟的文学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品味感受语文之美传递给学生是每个老师的终极目标。如何品味语文,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中能有自己的心得,每课一得,厚积薄发。如何才能每课一得,那就必须要有颗探究的心。

带着这样一种追求,笔者在讲授语文选修课姜夔的《扬州慢》时偶有一得,并把它传递给学生,反响良好。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在备课查询作者信息时,了解到姜夔诗作初学江西诗派黄庭坚,后学晚唐诗歌。那么姜夔诗作学习晚唐的渊源如何体现?怎么才能给学生呈现更多的知识?一开始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当进入文本学习之后发现这首《扬州慢》就表露了姜夔学习晚唐诗歌的痕迹——大篇幅地用晚唐诗人杜牧诗的典故。是否可以通过分析本词的用典来论证姜夔对杜牧的接受呢?笔者以研究的角度去深入探究这个问题,经过梳理之后跟学生分享,学生对姜夔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选修课与必修课对学生的不同要求也刚好得到体现,那就是带着一种鉴赏的眼光去欣赏文本。现在就把这“一得”以论文的形式表述如下:

一、用典概念的界定

用典又称“用事”或“事类”,最早的解释见于刘勰《文心雕龙· 事类》篇:“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刘勰认为在文章本身的写作之外,利用有关故实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以证明今事。但不是所有的引用都是用典。罗积勇先生在他的《用典研究》中给用典下了定义,他认为用典就是“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用典包括引用“古代故事”、“有来历的现成话”,即分别是所谓的“事典”、“语典”,而引用的前提是“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明确这个概念有利于对典故的梳理分析。

二、《扬州慢》之用杜牧诗歌典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姜夔的这首诗用了很多杜牧诗的典故,根据典故的概念,都是语典。“竹西佳处”之“竹西”语出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指出扬州所在位置。“春风十里”典出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指昔日扬州的繁华。“纵豆蔻词工”之“豆蔻”语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本义指十三岁的少女,在这里指杜牧的才情。“青楼梦好”典出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也是指杜牧的才情。“二十四桥仍在”之“二十四桥”语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里泛指扬州的名桥。

三、从《扬州慢》的用典看姜夔对杜牧的接受

词作为宋代之一代之文学,到姜夔的时期,各种创作方法已经成熟,很少个性的独创词作,更多是学习前人的作品。姜夔的诗作就是如此,他初学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后学晚唐诗歌。对于他学习晚唐诗人,夏承焘先生早有论述:

白石此后有些作品,好像是有意学龟蒙的。绍熙二年——识万里后的第四年,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寄万里,万里回信称赞它说“十诗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那就是很像龟蒙的绝句诗。他如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颇近龟蒙的自遣诗三十绝;昔游诗里写洞庭湖的五古,也像龟蒙和皮日休的三十首太湖诗。

姜夔学习了晚唐诗人陆龟蒙的诗歌,而杜牧作为晚唐诗坛的代表人物,无论是在诗歌的篇幅上,还是在具体内容上对姜夔是影响都是明显的。从《扬州慢》的用典情况来看姜夔对杜牧的接受就可见一斑。在100多字的词作当中,用了5首杜牧诗歌的语典,在数量上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扬州慢》作为词人自度的曲调,是非常成熟的慢词长调,词人在这样成熟的作品中钟爱杜牧的诗歌,自然与他接受杜牧诗歌的影响有关。如果引用诗句都不足以说明姜夔接受杜牧的影响的话,那么姜夔写杜牧的词就是明证,如《鹧鸪天·十六夜出》“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琵琶仙》“十里扬州,三生杜牧,前事休说”。姜夔不仅用杜牧诗典,还在词中多次提到杜牧,在这首《扬州慢》中作者也提到“杜郎俊赏”。“俊赏”体现了姜夔对杜牧的赞许,而姜夔的这种赞许影响了自己的创作,我们对比姜夔的《过德清》和杜牧的《南陵道中》可知一二:

溪上佳人看客舟,舟中行客思悠悠。烟波渐远桥东去,犹见阑干一点愁。(姜夔《过德清》)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杜牧《南陵道中》)

姜夔《过德清》的和杜牧的《南陵道中》在格式上非常相似,在用韵上更是一致。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似是巧合。有人统计姜夔词化用前人诗词共112处,其中化用唐人66处,占全部化用比率的59%;唐人之中,化用杜牧的又占12处(9首),占化用唐人诗词的18%,且居所有被化用诗人之首。由此可见,杜牧对姜夔的影响之深。

通过分析姜夔《扬州慢》用杜牧诗歌典故的情况,综合多方材料,可以推断,姜夔诗接受了杜牧的影响。而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带着一种鉴赏的眼光去欣赏文本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猜你喜欢

豆蔻姜夔用典
南宋姜夔《白石诗说》诗法属性新探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陆明君
我珍藏你豆蔻的情衷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豆蔻梢头二月初
习近平用典
姜夔,你咋这么牛
漫谈诗词“用典”
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