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2-23薛艳博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国学民族

薛艳博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城区第四小学 河南 南阳 4745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所以,我认为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如果能充分将经典诵读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推进语文教学。

1 诵读经典,是语文学习之需要

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大语文观,要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才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根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需要。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人才知识结构的构建,从直接经验中得到的很少,而通过阅读得到的间接经验要占一半以上,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尤为重要。背诵是孩子们的专长,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有神”,从而更好的开创了语文教学的新局面,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2 经典诵读,是提高人格修养之必需

经典美文中包含有许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这些精神对于学生道德体系和自我人格的确立,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经典的价值将伴随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如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们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而长期的诵读熏陶,必可陶冶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心胸,锤炼他们的品格,端正他们的品行。

3 诵读经典,是适应时代之需要

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相应要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时代的需要出发,必须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千古美文,引领学生们争做新时代的君子。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背诵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们的人文底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呢?

1.营造诵读的氛围,激发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兴趣是成长的前提。所以必须注意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

(1)“诗配乐”。我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

(2)“诗配画”。我让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人生感悟,并及时收集展示在班内的学习园地。

(3)“早读乐”。在那一个个晨光熹微的早晨,朗朗的书声响彻在校园上空,那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进行经典诵读。我们有时读唐诗宋词,有时诵经典散文,有时背三字经。孩子们时而朗诵,时而吟唱,时而摇头晃脑,时而拍手对唱.......诗韵悠悠、书香弥漫。

(4)“讲故事”。我在班级里,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可以跟学生讲中华名人故事等,读《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时,我先跟学生讲关于孟子求学的故事,学生在大致了解意思的基础上再去诵读诗文,诵读的效果就不言而喻。

2.抓住诵读的契机,教给诵读方法

孩子们有了诵读的兴趣,是实施诵读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交给孩子们诵读的方法:

(1)天天坚持诵读。每天用早读时间读诗词解诗词;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吟诵,晚上在家抽十分钟巩固诵读。每周五首诗词,或一段《三字经》,或一段《弟子规》,或一段《论语》。让学生达到“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我采用比赛的形式抽查,有同桌赛、小组赛、男女生赛,有限时背、师生背、轮换背、接龙背,也有看图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背诵古诗词的积极性。这样持之以恒,一学期下来,学生能背将近100首(段)古诗(文)。

(2)将诗文分类别诵读。如母亲节背《游子吟》,重阳节背《九月初九忆山东兄弟》,春季背《早春》《忆江南》《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春晓》,夏季背《小池》《采莲曲》《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秋夕》《秋思》《山行》,冬天背《别董大》《江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还可按诗的不同内容,如“托物言志”、“送别”、“描景”等,进行分类背诵,这样为大量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这句话一直响彻在我心中。因为我知道只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充盈的文学素养,才能让灿烂的中华文化绽放于孩子们心中。我也知道,只有重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有不断地源头活水。“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读经典、传经典的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条路上,我将采一片霞光,撷美好的理想,沐经典的阳光,一路前行,一路芬芳。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国学民族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我们的民族
“垂”改成“掉”,好不好?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