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8-02-23南昌市京东学校
南昌市京东学校 杨 旻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品德教育是一项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因此在数学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班上总会出现几个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下课铃一响跑得比谁都快的学生,真可以说是“一会儿呆头呆脑,一会儿活灵活现”,叫人捉摸不透。对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要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前,老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要备好课,做好课件。上课时,教师的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再以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鼓励他们,以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课后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记得一篇文章中说,孩子不是“木头”而是“锁头”。开启孩子的心灵大门,这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必备条件。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进行品德教育
笔者曾听了屈卫国教授“教育中的心理智慧学”一课,感慨颇多,其中,一句“你不必追求优秀,但可以做到良好”,令我回味无穷。乍听,这似乎与我们京东学校的校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相违背。其实不然。它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迎接挑战,看淡名利与挫折,能求优秀最好,求之不能何不退其次,给自己一个喘息与准备的机会呢?
人与人之间本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之间如此,学生之间亦是如此。作为教师应该把学生德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让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注意到德育方面的信息。因此,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应与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关,切记不要东拉西扯,故弄玄虚。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来的与数学相关的先进人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宝贵资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激励学生。
当前,在小学生中存在一些对数学的错误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数学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针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通过数学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在新中国数学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华罗庚、陈景润等,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生活趣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如在当时研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陈景润克服重重困难,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光是验算草稿纸就装满了几间屋子。通过这样的鲜活事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献身数学事业,自觉为国家民族做出积极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精心设计,就会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