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18-02-23山东泰安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宁召旺
山东泰安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 宁召旺
生命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将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热爱生命。初中生物是一门与生命紧密有关的基础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课程主要内容是探求生物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以生为本渗透生命教育,使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在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能有效引导初中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使其学会尊重他人、珍爱生命、适应社会,进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第一,通过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生命,进而激发出尊重和珍惜生命、提高生命价值的意识;第二,引导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其他生命,学会善待其他生命,与他人友善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命和成长中的困难、压力与挫折,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实现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深挖生物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命之美
初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寻找其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将生命教育有效渗透于生物教学中。生物课程中的细胞、个体、类群、生物圈等,都具有独特的生命之美,教师要将这些生命之美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汲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去深刻感受生命的美好。例如,在讲到“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种子萌发与植株生长的过程,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力量。弱小的植物都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其生命力岂非更加强大?在讲解“生物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上各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如果生物链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不会再有和谐和美好。
(二)借助生物的生长周期,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生死”
生物的存在都是具有周期性的,生物的生长周期包括孕育、出生、成长、死亡四个阶段。初中生物教师要借助生物生长周期的讲解,让学生正确地认知成长的过程和生命的更替。例如,学习“生物圈中的人”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人是如何从一个受精卵逐渐成长为人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形成的不易和母亲孕育的艰辛,使学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主动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同时,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努力学习,理性面对挫折,使自身生命的价值能得到顺利实现。
(三)举办校本讲座,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热情
初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举办校本讲座,从多角度向学生阐述生命的含义。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教师可将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增强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可让学生针对如何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美好等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保护自然与生命的责任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有关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生物教师应积极创新生命教育的策略,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充分领悟生命之美、生命之贵,最终形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