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8-02-23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郭和振武玉斐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活动目标

邹城市唐村镇唐兴小学 郭和振 武玉斐

“品德与社会”是教育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儿童多个生活领域融为一体,符合当前教育赋予的新内涵,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多样化的课程功能和价值变得更为显著。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探索学科的创造性,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实时关注儿童生活境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教学内容,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改变陈旧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探索学科创造性,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对于多种版本的教材而言,它们在呈现方式、切入视角以及图像系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进行仔细分析并通过以下几方面把控教学内容:第一,结合教科书中的内容来组织学生学习,将教科书充当学生学习的载体,这其中包括素材的呈现及评价建议等;第二,结合教科书、课程标准以及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课程标准元素,然后分析这些元素与学生的关系,收集教育资源,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第三,教材中无法全面展示学生的表现,只能通过引子或案例来说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评价学生,不能太注重于教材中的评价标准。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接触并了解社会。要使学生积极接触社会并融入社会,必须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较多,其中包含文本资源和音像资源。在文本资源中,主要有图片、报刊和图表等资源。在音像资源中,主要有录像、录音及软件等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现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增加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教师可以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社区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环境资源,并选择这些合适的资源融入到校本课程实施中,努力构建品德与社会和谐课堂,确保课程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课程资源而言,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务教学,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努力追求其实用效果。

二、实时关注儿童生活境况,延伸教学领域

在学校的教育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去了解自然、社会以及与人类相关的知识,引导他们充分理解三者间的关系,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教材、教师以及学校不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他们需要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中,其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需求为基础,教学内容也应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同时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中发生的一些大的事件,特别是与儿童生活相关的内容,如申奥成功、抗击非典等热点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开发及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以多种形式来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然后获得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在教学分析任务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分析学生情况,另一方面是分析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两点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为了教学工作能更好开展,教师应对学生有所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动机等契机,并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体验之上,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度。此外,教师在设计分析内容时,要了解学生“原有学科认知结构”和“期望学科认知结构”的差距,从而设定课堂教学的起点。

例如,教师在教《怎样看电视》一课时,虽然这件事极为普通,也较为常见,但是实际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看电视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大都会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进行限制。此外,家长也比较关注学生观看电视节目的内容,节目只能选择性地看,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不允许孩子观看。所以,对于“怎样看电视”这一问题,城市的孩子认识起点要比农村的孩子高。关于“怎样看电视”这一问题,学生都理解其中的道理。不过,有少数学生表现得并不好,但这并不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这一问题,而是自小养成的习惯问题。因此,在确定目标时,必须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基础,设置的目标必须高于学生的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儿童的认知及能力,也就是说引导儿童通过文化的视角来理解电视传播文化,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发现,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然后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这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普遍操作过程。以此为前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策略,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的价值。

四、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涉及多方面知识,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包括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亲自实践和团结合作意识,此外,要积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向着多面性方向发展。教师在对教学课堂进行设计时,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包括教学要求、教学环节及预期成果等。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要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并以教学活动的始终为目的。教师要通过教学目标来控制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能按照预定方向发展,课堂进度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具有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整体性,不能过于广泛,使教学目标失去核心,导致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标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主体、行为动词等,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组建而形成的,是一个具有公共性、动态性和立体性的系统,它由多种关联、多种影响及多种作用等因素所构成。新课程要求教学设计的重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逐个环节都由教师精心设计,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获得尊重的感觉,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及方法得到改善,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其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也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新教学理念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也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落实教学活动,积极转变不适合课堂教学的手段,努力向着满足品德和社会课程学习新模式的方向发展。

六、结语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进行科学设计,使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平和接受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好地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品德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