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课文学写作链接生活育真情
——“父母的爱”教学

2018-02-23吴莲霞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馄饨习作课文

吴莲霞 陈 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上第六单元习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表现父母之爱。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事例,清楚具体地写出心里话;叙事的同时要叙议结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流程】

一、古诗引入,触动心灵

1.(出示《游子吟》)请同学们诵读古诗,思考:古诗写了什么?

2.小结:是啊,父亲的爱伟岸如山,深沉似海;母亲的爱纯纯若水,绵绵如溪。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世界上最无私的父母之爱。

(1)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生:这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

(2)出示《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生:这是母亲给梁晓声的爱。

(3)出示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这是父母给巴迪不同方式的爱。

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这节课就让我们用笔来书写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根据单元主题首先形成表达主题“父母的爱”,回顾课文让学生感动的地方,抓动情点,使拓展阅读触碰学生心底的感恩之花,使其吐露真情。】

二、链接课文,渗透写法

1.学了本组课文,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父母,体会到怎样的爱?请找出具体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画面一:《地震中的父与子》(关注外貌)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画面二:《慈母情深》(关注动作、神态)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画面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关注语言、感受)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学会看病》这篇课文除了前几篇课文的写法外,还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请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品一品。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心理描写)

3.通过对以上课文的品读,聪明的你发现了要表现父母的爱,必须写好人物的哪些方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自读习作要求,确定写作内容,寻找习作素材。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就是从这例子中去揣摩语言,积累语言,习得表达方法,叙议结合,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用作者的言语智慧训练学生的言语智慧,感悟作者所呈现的艺术范式,启发学生领悟艺术范式的妙处。】

三、语言训练,层层递进

1.出示对比片段,感悟写法。

片段一: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哭了。

“妈,你怎么了?”我问。

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新目标是我国政府在综合考虑国内粮食生产和需求变化、国内支持政策空间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后,对传统“粮食安全观”做出的适当调整。调整后的粮食统计口径理应体现出新型粮食安全观的核心内容。

许久,妈妈看着我,我心里一阵感动。她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可目光转向了电视。

片段二: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抱住我,头搁在我的肩膀上,轻轻地抽泣起来,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动。

“妈,你怎么了?”我着急地问。

许久,妈妈抬起头,两眼通红地看着我,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母亲那么深情的目光,心里一阵感动。她粗糙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但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目光转向了电视。

哪个片段好?为什么?(师生互评,寻找技巧。)

2.自读习作《一碗馄饨》。短文中的人和事,使你想起自己的哪一段经历?(生交流)

一碗馄饨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回家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3.拟定写作素材,你准备写父母的哪些爱呢?(生交流)

4.确定内容,下笔写作。

5.针对问题,共同修改。

修改前:今年妈妈生了二胎,家里多了一个宝贝弟弟。我感觉妈妈不再像以前爱我了。但是有一次我生病了,天空下着雪,妈妈见我放学回来一副病模样,立马给我裹上防寒衣,用自行车推上我就向医院走去。路上滑倒了,妈妈把我抱起来,自己却哭了。我觉得妈妈还是像以前那样爱我。

修改后:今年妈妈生了二胎,家里多了一个宝贝弟弟,全家人乐呵呵的。我感觉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全心全意爱我了,平时过节得到的礼物也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分量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但是有一次我生病了,天空还飘着零零碎碎的雪花,妈妈见我放学回来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立马给我裹上她的防寒衣,用自行车推上我就向医院走去。路上一不小心,我们连人带车滑倒在地上。妈妈心疼得一把把我抱起来,温柔地安慰着我,而她自己却着急得哭了。那一刻,我觉得妈妈还是像以前那样爱我。我和弟弟都是她的心头肉,永远都是妈妈手心手背,最暖的小棉袄!

这样修改片段,让学生懂得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细节描写中重现父母之爱。

四、多个角度,选择话题

通过这些小事,从不理解到体会父母的爱,本次习作还可以从下面两个话题进行选材。

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告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也可以写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委屈、激动、祝福、感谢、安慰、担心……)。

不论写什么,都要敞开心扉,写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换意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审清要求,确定题材,选择内容,明确情感主旨,使学生的习作充满真情。】

父母的爱是涓涓细流,只有我们用心去体会,才能感觉到它的绵绵不断。我们要用感恩的心去体会这浓浓的亲情。老师推荐大家读两篇文章:肖铃的《母亲的存折》和陈果的《拐弯处的回头》。

猜你喜欢

馄饨习作课文
学包馄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暖胃馄饨热乎乎
背课文
最后一碗馄饨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