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与影视的遇见

2018-02-23蒋爱东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影视习作资源

蒋爱东(特级教师)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影视资源在日益丰富的同时,也在日趋完善,不断体系化。它的存在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正逐步成为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生活娱乐的重要媒介,它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对广大中小学生来说,影视作品艺术形式丰富多元,视觉效果鲜活独特,其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更是巨大。课标也明确将电影电视列入语文课程资源中,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当习作和影视作品相遇,学生在光、电、声、色中习作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启迪,从而乐于表达、爱上写作。因为电影可以使思想剧情化,这就比用其他任何方式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和理解。因而在习作教学中,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内容引入课堂,可以破解习作教学的难题。

一、链接生活,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活动、直观的事物更加关注,更有热情。影视作品表现力丰富,图文声画并茂,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已成为学生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要贴近学生实际,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相结合,让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学习方式丰富多彩。巧用、善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可以让单一、抽象的习作变得具体、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家乡的名人”习作教学,巧妙地将本地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因你而精彩·盐城杰出人士”评选活动与习作教学结合,引发学生共鸣。教学中,颁奖晚会开场、曹文轩专题纪录短片等穿插呈现,动静结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在晚会激动人心的开场中思索自己可推荐的候选人,对比“评选要求”明晰习作要求,阅读“颁奖词”后感受抓住典型事件的重要性,为参选人设计纪录片解说词催发内在写作动力,解析镜头组接明确文章布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在真正参与中学方法,在实践表达中产生自豪感,生发对家乡名人的钦佩之情。

二、突破时空,提供丰富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影视作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在的学生时常与电影电视为伴,观看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拓宽视野、学习知识、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可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

借助影视资源进行习作指导,能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中萃取习作素材。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对媒体素材进行技术处理,呈现给学生最有价值的内容,省时高效、便教利学,为习作技巧的指导赢得更充裕的时空,为课堂增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学不同文体的习作,拓宽写作范式,也是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优势。如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在讨论交流中学写广告词、创编电影海报;开发微电影习作课,根据故事情节画思维导图;从微视频中截取图片,筛选配文,制作绘本;指导学生创作观后感、影评、小剧本等,创新表达形式,增加习作乐趣,拓展表达空间。

三、聚焦方法,提升习作能力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影视资源为写作技法的科学指导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三年级的作文讲评课,聚焦细节片段描写可以引入影视作品的慢镜头和特写镜头,通过对慢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反复品析,引导学生对细节有一个直观充分的认识:如果习作也拥有这样的“镜头”,一定会达到语言生动具体、刻画细致入微的效果。让学生在与光影的交流中,领悟到如何写具体的习作技巧,知道在一段话中如何放大关键部位,把一个动作写充分,把几个动作写完整,为指导学生抓住细节进行生动、细致、形象的描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教学中,教者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结合影视影像创造性表达。凝固的文字在学生口中凸显出视觉形象,演绎出流动的画面。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中,学生的习作质量提高,习作能力也有了提升。

图像素材形象直观,但不是文本信息,进入语言符号系统才是读写教学的内核。在六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文本资源介入三次:第一次是“盐城杰出人士”曹文轩的颁奖词,第二次是本单元课文中的片段,第三次则是纪录短片的解说词。第一次指向概括能力,旨在明晰“抓典型事例”是表现名人特点的好方法;第二次指向细节刻画,引导学生借鉴教材;第三次指向习作的整体架构,看短片是如何展示人物的,同时又渗透学习表现人物的各种角度、细节刻画技巧,是一种变形的例文格式。一次次介入,打开了学生的视野,使其积累写作方法。

这些习作方法技巧的获得是在师生共同的观察、探讨、鉴赏、评析以及习作实践中完成的。影视资源的有效运用,让写作知识、写作技能直观可见。

猜你喜欢

影视习作资源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影视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