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创新研究

2018-02-22徐爱玲

职教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职就业指导课是开展就业指导、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直接指导性课程,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此背景下围绕课程性质、发展现状,探究如何在教学理念、载体、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课程质量。这既是时代所需,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互联网+;就业指导课;课程质量

作者简介:徐爱玲(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7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有效形式与长效机制研究”(编号:17JY003),主持人:徐爱玲;2018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编号:11130800218002),主持人:徐爱玲;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基金课题“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研究”(编号:2018SJSZ606),主持人:谢存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10-0050-0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简单说来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叠加,其最主要特点就是跨界和融合。互联网+高职就业指导课,就是要把传统的就业指导课教育教学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资源与互联网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理念、模式、方法。

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目前高职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水平,是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主渠道。互联网+这一治国战略的提出,给高职就业指导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高职就业指导课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效利用当前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以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创业。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属性、标准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尤其是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据统计2006年毕业生413万人,2016年则达到756万人,十年增长了243万人。再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总体严峻,学生创业举步维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995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2007年教育部辦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相对其他课程来说发展的历史还不长,仍属于一门新兴课程。通过课程教学,高职学生应该在知识、能力、素质拓展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知识目标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知识目标就是要求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内容与撰写步骤;掌握求职面试的方法和技巧,认识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实现角色转换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职业人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了解创业的必备知识,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内容与撰写步骤。

(二)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能力目标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能力目标: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理性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面试的能力和水平,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创业能力,根据创业目标进行市场分析,制订创业计划。

(三)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素质拓展目标

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素质拓展目标: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锻炼自我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业意识和维权意识。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任重道远,其改革与创新必须置身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围绕该门课程性质、目标要求,创新理念与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就业课教师自身素质,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应树立的理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的“双刃剑”属性不仅对高职院校就业课程引领功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就业指导课程的发展提供机遇;即加大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提升的难度,也带来了许多可能。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网络化生存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方式。笔者对常州、苏州、连云港三市在校高职生进行调查所得的2000份问卷结果显示:将近20%的学生曾经逃过就业指导课,有50%的学生感觉“缺乏学习动力”,80%的学生表示获取就业创业的信息(课后)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手机,60%的学生认为提升就业指导课实效性在于该门课教师是否具有魅力、是否有生动的教学能力,约有30%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满意,认为过于理论化、缺少实践性,需要创新。面对如此现状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要以互联网应用为契机,勇于打破陈旧观念和传统束缚,以新思路新理念推动就业指导课改革创新,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

(一)高职就业指导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人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1]。去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个要求同样适用于就业指导课教学。就业指导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指导理念,坚持从学生的就业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开展就业指导。以每个学生为核心主体,依据每个特殊性为基础,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意向、学生在职业规划、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不同特点、需求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在互联网的环境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心声,通过课堂、网络的沟通,以朋友身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实践性原则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课对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意义深远。目前有的学校就业指导课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性教学;传统就业指导课侧重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材料准备和就业技巧,缺乏案例分析、实战演练和模拟创业等内容。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很强的课程,只在校园课堂上夸夸其谈是远远不够的。就业指导课不单是理论教育,更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和能力。不仅要传授理论、技巧,宣传就业政策,更要强调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努力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2]。实践不能在教室中纸上谈兵,应该走向社会,体验生活。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将其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纳入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单位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实习实训、到人才市场观摩体验、参加社会实践、科研服务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丰富就业知识,提高就业能力。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社团、竞赛为载体,大力开展创新创业社团、创新创业协会,使学生活动获得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常州科教城、常州精细化工研究所等单位共建了总面积5000余平米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该基地不但为常州科教城内各院校具有创新精神、热衷创意设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平台,更是一个集创新研究、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创业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育人平台。

(三)高职就业指导课程的大数据理念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高职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应与时俱进,树立大数据理念,应用好大数据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提高就业指导课的质量。大数据为高校就业指导课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长期以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课教师首先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求职市场进行精准定位,对市场需求进行收集、统计、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其次利用大数据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利用就业信息平台调查在校学生情况,通过一些测试取得的数据如性格、爱好、心理特征等,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再次利用大数据可以对毕业生进行追踪反馈,通过系统上已就业学生提交的就业情况、专业能力匹配度、工作满意情况等信息,研究教学重点难点,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针对性;最后运用大数据有利于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资源整合、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课的技术优势、有利于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实效性。积极应用大数据能够推动就业指导课程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高度融合,使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活起来。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着力打造智能化校园,目前通过高标准建设、立体式推进,打通了各应用系统的信息孤岛,建设了师生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并以高标准上线了移动端应用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师生一卡通数据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如消费情况、图书借阅、成绩、门禁系统信息等。就业指导课程教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情况,发现学生就业创业中的困难与问题并帮助解决,通过平台数据分析指导课堂教学。

三、“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实施方略

毋庸置疑,互联网+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不可低估,其影响渗透至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高职就业指导课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推进载体、方法、考核创新,增强教育教学实效性。

(一)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的载体创新

互联网时代,传播内容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方式更加丰富。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网络化生存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基本方式。调查发现,100%的学生拥有手机、80%的学生每天至少使用一次微信。就业指导课教师要利用网络,精心选择材料向学生传播,可以将教学内容的吸收过程由课上转到课外,因势利导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补充。利用学校建立的就业创业网站,选择关于就业创业政策、法规的文章或具有激励示范学生就业创业的事迹发布;利用学院微信平台等各种媒体渠道宣传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化资讯服务,营造浓厚的创业环境氛围。

同时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如举办“激荡青春,创业我梦”创业文化节活动,让学生了解创业,体验创业;邀请有关行业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分享创业观点,激发学生创业信心;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厘清学生的创业思路;成立创业协会等学生组织开展学生创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開展大学生科技类创意竞赛活动,不断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

(二)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的教学方法创新

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是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大班教学、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单一的考核方法似乎已成为传统就业指导课的标签,而提高出席率、提高抬头率成为就业指导课教师面临的难题。可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应用慕课、蓝墨云班课等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实现就业指导课多元化、立体化发展。教学空间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教学手段从现实延伸至网络不失为一种好的创新。比如笔者采用蓝墨云班课教学,以蓝墨云为平台,第一节课带学生走进蓝墨,邀请学生进入,平台适时点名,教师在课前通过蓝墨云征集学生关心的热点或焦点问题,以便课上开展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将任务发布在蓝墨云班课的资源中,把课上要进行的活动设计好,让学生拿起手机回答,课后教师在蓝墨云班课布置作业,提出明确要求,完善巩固知识点[3]。蓝墨云班课的出现让低头一族多了一个正大光明拿出手机的理由。它的出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有了它,师生互动更加便捷,可以线上交流,线上做题,线上讨论,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它的出现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更给了教师玩转课堂的机会,能较好地实现师生的互动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成。

(三)提升高职就业指导课质量的考核多元化

考核多元化。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就业指导课教师应采取提高课程时效性和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办法,在评价考核机制上进行创新,改变以往“学生学习,教师考核”的单一考核模式。在成绩评定上,本课程可主要采取过程考核的办法,由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含课程作品等)两部分相结合。平时成绩(如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考试等)占40%,实践环节表现(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课程作业创业计划书等)占60%。同时就业指导课还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技术,考核模式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考核系统,即过程学习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实践能力考核,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考核内容和过程用網络平台得以有形呈现。另外目前所在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不低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学分,同时将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活动、竞赛、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纳入到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中,所获得的活动与证书课程学分可与相应课程的学分进行兑换。

四、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综合素质

就业指导课教师是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主力军,教书育人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首要职责。高职就业指导课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任课教师要把相关内容真正传给学生,并为学生关注和接受,这就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道德品质,还应具备一定的业务素养和相关知识,与时俱进提高网络教学能力。

(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道德素质

就业指导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就业指导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紧密,容易与学生沟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最愿意从他们所推崇的身边人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效法和模仿他们。他们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都对青春期的大学生的思想与行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就业指导课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反之,则适得其反。

(二)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储备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指导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就业指导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是就业指导课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其开展教学的基础。就业指导课教师不仅要熟知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技术技能要求,还要钻研就业指导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就业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运用指导技能、技巧帮助学生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业指导课要及时关注,并及时更新调整授课内容,主动回应学生需求,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同时就业指导课教师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还要博览群书,阅读经典名著,通过书籍与中外名人名家对话。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多出去走走、看看,丰富人生阅历,拓宽人生界面,提升人生境界。同时也要加强学术研究,通过学术研究提高理论素养、指导课程教学[4]。

(三)要有与时俱进提高网络教学的能力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已成为时代主元素,网络文化成为社会文化新内容。互联网高速发展与传统就业指导课堂形成巨大的反差,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如何把学生从互联网中吸引过来,确实比较难。调研显示,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师资大多由搞就业或学生工作的老师组成,专业性、专家化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虽然多媒体教学早已在高校应用,但大多数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是机械、被动使用多媒体,不善于应用新媒体、新技术,这也是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适应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转变,就业指导课教师要终生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具备敏锐的信息觉察力,掌握丰富的网络文化知识和复杂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课教学,充分借助新技术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性强、推广方便等特点,向学生进行信息推介,注重与学生密切互动。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影像等课程资料;通过留言板、讨论区等平台,就某一主题、难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线上线下师生进行交流讨论。熟练应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就业指导课教师参加信息素养的提升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分为基本信息素养、多媒体信息素养、网络素养、课程整合素养、互联网基本技能、网络宣传技巧、话题设计、网络平台更新和简单维护等。

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资源深度融合,是未来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是未来就业创业指导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要全面实现就业指导课教学目标,就业指导课就必须坚持在创新中加强,提升就业指导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大学生就业与自主创新创业,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艳红.人本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J].前言,2013(9):48-50.

[2]程曼蓉.从马云创业故事透视大学生创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65.

[3]杨红光.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3):129-130.

[4]曹继平,林辉春.板块式就业指导模式下教师指导能力的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118-120.

责任编辑 殷新红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