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
2018-02-22庄西真
庄西真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不同,教育又被区分为不同类型(比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同层次(比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中国,不管是什么类型、也不管是什么层次的教育,其任务或者说目标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总任务,具体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会有更下位、更具体的规定,因为社会主义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精准定位、各司其职,为社会主义培养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教育,其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起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下得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个全方位(城镇和乡村)、全领域(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的系统工程,不仅条件好的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农村需要建设者,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更需要建设者;在一个单位中,办公室事情需要有人做,基层生产车间也需要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职业教育培养的“下得去”人才有几层意思:一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愿意到中小城镇、甚至农村就业(这是相对于去大城市就业来说的);二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愿意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这是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来说的);三是职业院校毕业生愿意到生产一线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生产劳动(这是相对于从事办公室文案和一般管理工作来说的)。“下得去”其实就是“下一线、下基层”,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国爱乡情怀和担当。遗憾的是,当下不仅是普通教育的大学生,即便是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下不去”(不愿意到一线去踏实奋斗)的现象。
二是留得住。所谓“留得住”,就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就是毕业后经过慎重选择到了一家单位工作,能够耐得住清苦,心无旁骛地搞生产,千方百计学技能,用自己的专业和创造性劳动为企业服务,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自己获得发展。万丈高楼平地起,人才都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想一口吃成大胖子是不现实的。华为的任正非曾经对招聘应届生的本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说过:“对应届生,要多宣传(来公司要吃)苦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应届生说我们公司如何公平。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公平,只有那些本分、知足的员工才有培养前途。不满足感太强的员工,不要录用,以免增加管理困难。你是来打工的,主要看给你的报酬是否与贡献吻合。”乍听起来,任先生这些话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不是那么顺耳,但是这就是现实。试想,你今天在这个企业一不满意就走人,明天在另一个企业一遇挫折就跳槽,你怎么能积累系统的经验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所以说,只有留得住,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也才能有好的长远发展。“留得住”反映了学生的忠诚、自律和专注的品质,而专注恰恰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是干得好。所谓“干得好”就是说,职业院校毕业生了解制造工艺,愿意在车间埋头工作,并且知道怎样用双手来精打细磨,到了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熟练掌握所在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保质保量地完成企業分派的任务,有时候还创造性地从事生产劳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帮助所在企业转型升级。“干得好”反映了职业院校学生具备了完善的智能结构,而完善的智能结构是毕业生适应工作、完成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完整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系统的认识和经验,有作为社会公民的基本知识,也有从事某种职业的专业知识,知识主要是通过记忆获得)、技能(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身体动作或者心智活动的习惯性反应,技能通过指导和练习获得,光有理论知识不能形成技能,还需要实际练习)和思维(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等要素。如果一所职业院校学生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智能结构和综合素养,再通过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做中学”,很快就会成长为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
职业院校只有为企业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员工,才算是比较好地完成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责任编辑 肖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