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峡县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18-02-22赵宏强

现代农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峡县干热风粒重

赵宏强

(西峡县种子技术服务站,河南 西峡 474550)

小麦是西峡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和品质对经济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小麦病虫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如何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是保证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我们在防治的过程中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大方针,尽量采取以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争取以预防控制为目标,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用低毒、高效和残效期短的农药,适宜目前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市场要求。

根据小麦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小麦后期生长特点,今后麦田管理要突出抓好以浇好小麦灌浆水、全面开展“一喷三防”等为重点的后期麦田管理工作。

1 后期水肥管理

适时浇好灌浆水。在灌浆初期,小麦仍需要较多的肥水供应,适时浇好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灌浆强度,增加粒重。凡是土壤水分达不到灌浆要求的地块应在灌浆初期浇好灌浆水,对脱肥地块结合浇水,亩施尿素3~5kg。浇水不能过晚,以防小麦灌浆已满,头重脚轻引起倒伏。浇水时要避免大水漫灌,做到有风停浇、无风抢浇,避免浇后遇大风发生倒伏。

2 全面开展“一喷三防”工作

搞好“一喷三防”是保证小麦后期正常生长提高粒重、增加产量的重要环节。一是切实抓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等的防治,密切关注其发生发展动态,做好预测预报,选择适宜农药品种、用药时机和施用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在小麦多种病虫盛发期,可根据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各计其量混合喷药的办法进行综合防治。4月下旬,以防治白粉病、红蜘蛛为主。当麦田白粉病病株率达到15%、麦圆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螨200头、麦长腿蜘蛛平均市尺单行有螨100头时,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g)+1.8%阿维菌素乳油 30~40m1或 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20~30g对水50kg进行喷雾,隔7~10d再喷一次。5月上中旬,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和蚜虫为主。穗蚜百株蚜量达500头时,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或3%啶虫咪乳油30~40m1或40%毒死蜱50~75m1,对水50kg均匀喷雾。预防小麦赤霉病应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对水30kg喷雾。施药时要注意二次稀释,同时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进行喷雾。二是搞好叶面喷肥,预防干热风和青枯早衰。干热风和青枯是全县小麦后期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在小麦挑旗孕穗期至灌浆初期每亩喷1%~3%的尿素溶液,小麦灌浆初期和中期可喷洒磷酸二氢钾或微肥、植物营养剂等,以增强植株保水力,提高抗御干热风的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转,提高粒重。喷洒叶面肥可与防治病虫害相结合,要做到药、肥现配现用,切不可将药、肥长期混合,以防降低效果。禁止在小麦上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铵五种高毒农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3 适时收获,防止机械混杂

小麦适时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此时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籽粒已全部转黄,内部呈蜡质状,含水量为25%~30%。过早收获,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产量低;过晚收获,养分倒流,粒重降低;收获时防止机械混杂。收获种子或优质专用小麦之前,一定要认真清理收割机,晾晒过程中也要防止混杂,注意单收、单晒、单入库,以保证种子纯度和优质专用小麦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商业品质。

近几年,西峡县很多个乡镇,都设有测报员,测报员每天在各个乡村检查,及时给县植保站发送病虫信息。植保站除了收集病虫信息外,还将省市植保部门对于病虫害的预测报告及防治方法,下发到每个乡镇。所以,在我们种植小麦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政府的测报,对于预防流行性、爆发性的小麦病虫害,有很大的好处。

防治小麦病虫害不仅有利于增加小麦产量,还能提高小麦品质,对促进我国小麦生产、提升麦农收益等都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西峡县干热风粒重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西峡县
不同调理剂对干热风胁迫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水土保持助力西峡县特色产业大发展
基于GIS的邯郸市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1971-2010年河套地区干热风发生规律
65年来濮阳市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