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培智学校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分析

2018-02-19江小英符丽雪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交际课文

● 江小英 符丽雪

随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的出台,2017年秋季开始,统编本培智学校教材《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陆续出版。同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起始年级将使用特殊教育新编教材[1]。生活语文作为培智学校课程中的一般性课程,在培智学校课程实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为它在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中所占课时的比例居于首位[2]。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材是教师教授这门课程以及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媒介,其适切性尤为重要。从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来看,生活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使用需求[3]。因此,基于《课程标准》和培智学校学生学情,本文对统编本一年级《生活语文》教材(后文简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从整体结构、课文、练习、口语交际、附录几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一)整体结构分析

教材的整体结构基本由目录、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小天地、口语交际、附录几个部分组成。上册相较于下册,多了人物介绍和入学教育。人物介绍主要是对各学科教师、几位主人公(天天、乐乐、贝贝、兰兰)及其家人进行介绍,让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教材中的人物有初步印象;入学教育“我上学了”用多组插图呈现学校生活中的几个经典场景,介绍“老师”“同学”等学校中的主要人物和上下课的教学指令,让一年级新生意识到自己身份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熟悉学校典型场景和重要人物,了解课堂基本常规,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兴趣[4]。上下册在整体结构上的这一差异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循序渐进,更体现了对新生入学的重视,为其正式进入语文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总体来看,教材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逐层推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目录展现教学主题和教材大致框架,课文是教学主题的细化,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每一课所学知识,语文小天地综合单元主题、巩固重点难点,口语交际结合课文所学锻炼学生倾听与说话能力,附录集中呈现课文中的生字。

(二)课文分析

1.课文编排

从目录可以看出,教材符合《课程标准》中“围绕一个生活主题组织一个教学单元,每册教材不少于4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3—4篇课文”的编写要求:教材围绕“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四个主题来编排课文内容,即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每3篇课文和1个语文小天地组成一个教学单元,这3篇课文围绕单元主题展开,使得课文与课文之间、课文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也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地学习某一板块的知识点。如:学校生活这一主题下的课文就主要围绕学生在校活动展开,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这个新环境,认识自己的身份,使得教材主题突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2.课文主题

课文主题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概括,引导教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分析教材课文主题(见表1),首先可以看出,同样的单元主题下,上下册虽然分别安排了不同的课文主题,但下册的课文主题是上册的深入与递进。比如“学校生活”这一主题下,上册的3课主要认识老师同学,认识学校班级,认识教室;而下册则在熟悉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基本的校园礼仪,养成按时上下课的习惯,认识学习用品。其次,课文主题的编写与学期的时间进度、重要事件相匹配。如上册第四单元的认识元旦节,下册第四单元的认识儿童节。第三,课文主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活动,即以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来编排课文。课文主题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基础性、有序性和阶段性,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夯实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为学生从一个学习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做好衔接;也体现了生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生活性,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表1 一年级《生活语文》课文主题

3.课文内容

课文包含生字、词语、句子等方面内容,对一年级上下册教材课文中生字词句的数量进行统计(见表2),其中,写字和认字数来自附录的“写字表”“认字表”,词语来自“我会读”部分,句子来自“我会说”部分(根据句式统计)。统计得出,上下册教材要求学生会写字12个,认字19个(“日、月、大”在上下册都要求认读),理解59个词语以及25个句子(句式)。上下册教材课文内容的差异在于:下册的认字数、写字数、词语和句子的数量均多于上册,切合培智学校一年级新生课堂适应水平和认知水平都较低的特点[5]。

表2 一年级《生活语文》课文内容

4.课文呈现

教材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图文并茂”的要求。首先,各单元都设计了相应的单元主题图,图画内容基本包含本单元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对单元内容的导入,也是单元之间过渡的标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要学习内容。其次,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主要依赖图画,所以每篇课文都为要求掌握的字词或者句子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图片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对应的,从而能结合图片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6]。教材中的插图特色鲜明:从上册到下册,图片中主要人物天天、兰兰、贝贝、乐乐,以学生同龄人的身份贯穿于教材,陪伴学生一起学习成长;人物所穿的衣物根据季节冷暖而发生变化,如上册中的人物随着课程进度变化,穿的衣服从短袖、裙子变成毛衣、棉袄,给学生做出了良好的示范,提示学生在不同的季节要穿不同的衣服。

(三)练习分析

教材中的练习包括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和每一单元后的综合练习(语文小天地),以下将从练习的内容、呈现方式以及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来分析。

1.内容选择

课后练习和综合练习围绕重难点设计4—6个板块,都包含了“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见表3),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练习侧重于对字和词的学习巩固,让学生理解字词,在积累了字词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句子;语文基本技能方面,练习在听说读写认上的分配较均匀,只是随着学习的推进,部分任务的难度发生了变化。例如,对写的要求先从“学习握笔姿势”“连点描画”“认识田字格”到认识笔画、描写生字,再到“学习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顺应培智学校一年级学生手部控制不灵活,执笔和运笔困难,难以判断起笔、收笔位置等写字特点[7],从写字的基本要求入手,循序渐进地过渡到独立书写,呼应识字与写字领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能按从左到右的格式书写”的目标。

表3 一年级《生活语文》练习题情况

语文小天地的部分练习内容选择不同于课后练习,如“读一读,练一练,发音训练”“试一试,做一做,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发音训练”在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延伸设计单韵母a、o、e的发音、古诗《咏鹅》和儿歌《迎“六一”》的学习,是具有探索性、拓展性的学习内容,体现《课程标准》中“学习汉语拼音的单韵母”的选择性目标,教师可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弹性实施拼音教学,也呼应1—3年级学段“会诵读诗歌(例如:儿歌、古诗)5—10首”的阅读领域目标。“综合实践活动”围绕相关单元重点内容展开,通过让学生按要求说一说和做一做的方式,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强化听、说、读的有机联系,整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实现“熟悉相关环境,获取有关信息”“能参加班级活动”等综合性学习目标,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指令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呈现形式

教材在练习题目和练习内容的呈现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课后练习的题目都用具有鼓励性的“我会做什么”的句式,如“我会读”“我会写”,在这些大题目下又通过小题目来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跟读词语”“描写生字”等,这种大小标题结合的方式使得题目层次清晰、要求明确,更能让学生理解做题的要求;单元练习题的题目多使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如“读一读,练一练,发音训练”,浅显易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教材在听与说部分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练习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结合图片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在读的部分用字词卡呈现需要认读的内容,简洁明了;认字部分用蓝色实线框呈现要求学生必须认识的字,而蓝色虚线中的字作为弹性认字目标,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补充;写字部分,先呈现笔画、笔顺,再呈现田字格让学生按照笔顺进行描和写,这部分前有星号(*),表示这是选择性内容,依据学生能力而定,体现了教材实施的弹性;练习中多处用到“小贴士”,让教师和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8]。

3.评价体系

学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和练习后,教师和家长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评价。教材的评价有两个部分:一是语文小天地每一题后面的评价,二是每一单元完结后的“我的收获”评价,以下从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1)评价方式

单元习题每题后都有“教师评”和“家长评”,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涂上相应数量的笑脸,单元完结后的“收获评价”没有专门的“家长评”和“教师评”,但是有“家长寄语”部分,可见教师和家长都参与评价,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

分析“收获评价”部分的内容(见表4),可见评价内容基本根据练习的内容来呈现,主要评价学生对本单元听、说、读、写、认这些语文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整体把握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其中“我会写”部分从上册的“我会连”逐渐过渡而来,可选择性评价,对应选择性写字目标“会写生活中常用汉字50个以上”;对“我会说”“我会读”的评价,上下册都一样,第一单元不涉及句子,只涉及词语,这是基于学生新学期开学需要重新调整状态,重整学习常规的特点。教材在每一评价板块下又划分两个层次水平,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需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充分考虑到学生具体的能力水平,体现出教材编写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表4 单元收获评价表

(四)口语交际

教材联系课文内容和培智学校一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并分别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构建了系统的交际目标体系:在认识老师同学、熟悉学校环境、学会区分性别的基础上,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从自己的姓名、年级进行自我介绍,基本要求为“别人问,注意听,我来答,大声点”,对应课程标准中倾听与说话领域的“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能作简单的自我介绍”等目标;在上学期结束后要能够相互介绍,要求为“同学见面,主动问好,互相介绍,要有礼貌”,对应综合性学习领域的“能与同伴一起交谈,获取有关信息”“具有初步的文明交往意识”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和交际习惯;愉快的周末这一主题下要求学生“学说普通话,表达要清楚”,体现倾听与说话领域“学说普通话”的目标;成长的一年这一主题主要是说一说自己一年来的收获,要求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应目标“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可见,教材设计口语交际这一板块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倾听与说话的能力。在呈现方式上,口语交际用图片呈现交际的地点、人物及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用气泡呈现人物间的对话,明确交际的具体内容,再在右下角的位置用“小贴士”交代交际对话的目标要求,这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

(五)附录内容分析

附录也是教材的组成部分,是一部分重要内容的浓缩[9]。教材的附录部分有“认字表”“写字表”和“笔画名称表”,其中“认字表”又有两个部分,一部分呈现的是要求会写的字,一部分呈现的是只要求会认的字,上下册的附录差别在于下册有“笔画名称表”,体现“认识汉字的笔画”的目标,该表中罗列了8个基本笔画、每个笔画的名称以及相应的例字,旨在让学生先适应一个学期的生活语文学习后,再过渡到接触笔画这一语文基本要素。

从表5看出,上下册教材认字数均多于写字数,遵循《课程标准》“先认后写、多认少写”的教学建议,这些字包含在《课程标准》规定的《生活语文五级水平识字表》的第二个水平“100个简单常用字”内,该水平内的字多为独体字,在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是构成其他复杂汉字的基础字,利于实现“认读生活中常用汉字10—50个”的目标,为今后学习其他汉字奠定基础。

表5 一年级《生活语文》附录内容

二、教材特点分析

(一)双线编排,促进整合

教材遵循“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编写思路,以生活主题为线索,将语文的学科要素整合融入其中。教材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自然与社会生活进行内容设计,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或习题之中,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基本技能,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落实课程目标[10]。例如,下册第一单元围绕“学校生活”设计了《问好再见》《上课下课》《小书包》三课内容,通过“听词语,找图片”“跟读词语”“结合场景说句子”等练习活动巩固“再见、上课、下课”“我们在上课”等词句,将生活和语文很好地结合,从而实现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二)图文结合,示范方法

从单元导入到课文再到练习、口语交际,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从图到文”地学习和巩固新知识。这种方式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同时,也是在给学生示范学习的方法。图画统一人设和生活场景,前后一致,给学生以亲切感,图画中的主人公也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如,学生可以通过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阅读姿势,学习拼音的发音方法,学习与人交际的基本礼仪等。图片的示范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将方法指导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与具体方法。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从整体结构、课文、练习、附录等方面的分析可见,上下册的编写存在差异:下册写字数、识字数、词语数和句子数均多于上册;写字方面,上册着重于连点描画、端正写字姿势等写字技能的训练,下册则着重于从描到写地学习汉字并且要求掌握基本笔画;识字与写字的关系上,教材中要求的写字数少于识字数;评价内容上,第一单元的读和说都不涉及句子,仅仅要求倾听句子;课文主题上,下册的主题是上册主题的延续和深入。这些差异均体现了教材编写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让一年级学生由易到难地适应生活语文的学习,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四)活动多样,提升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学情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要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升学习能力,达成学习目标。教材中丰富的练习内容、多样的练习形式以及不同主题的口语交际,为教学提供了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我会听”让学生听词语找到并指出相应的图片,提升学生听话的能力,实现倾听的目标,知道图片可以用来表示文字;“我会说”让学生结合图片说词句,提升语言模仿和表达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按照要求说一说和做一做,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口语交际让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学会运用所学的句子、词语、交际礼仪等,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讨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统编本培智学校生活语文一年级教材特点鲜明,编写比较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培智学校一年级学生知识储备量少、生活经验匮乏、学习能力弱、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的学情特点,是一套较好的示范性教材。但笔者认为,这套教材尚有改进空间。

(一)完善教材结构

合理科学的课文结构,可以较好地呈现语文的知识系统。《课程标准》对单篇课文的编排做出“每篇课文后设计导学、练习(巩固练习)、作业(拓展性学习)、评价表和学习园地”的建议,但是教材每一课都只有课文和巩固练习两个部分。所以,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课文导学内容,对练习和作业部分进行区分,给学生布置课后小任务,同时增加评价部分,在每课完结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反馈和评价,形成单课评价与单元评价互补的评价模式。

(二)增加亲子互动任务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的学习也不限于教师课堂教授,更多的是要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但是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较弱,认知水平有限,这就要求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所以,建议教材增加亲子互动栏目,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课后小任务,比如,在“家庭生活”这一单元,就可以要求家长在带着孩子复习生字和词语并指认家庭成员,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巩固课堂所学,并将知识迁移泛化到生活中。

(三)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

有专家曾指出语文教学注重课堂学习、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提倡将语文教材和课外阅读整合起来[11];2016年开始陆续出版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也增设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课内外阅读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12];《课程标准》对培智学校低年级学生提出选择性阅读目标“能阅读情节简单的图画故事书,了解大意”,表达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期望。据此,建议教材学习统编本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在单元之后设计以图画、儿歌、童谣为主的课外阅读内容,同时融入亲子互动,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交际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情景交际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交际羊
背课文的小偷
两块磁的交际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