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设计浅析
2018-02-18吴洁华
吴洁华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设计必须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从而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主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02-2
我们平时的教学设计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差距的,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课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什么?”与“怎样教?”两个问题。笔者现以下面两个案例为例,谈谈如何设计自主探究的课堂。
一、数学是自然的
数学问题的发现、思考研究讨论与问题解决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一节数学课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学生当然不会接受的。
案例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七年级下册,7.1)
【设计一】 1.介绍“三线八角”。2.同位角在位置关系上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教师设置什么?设置的过程要自然,少强加于人,少让学生感觉突兀,甚至莫名其妙。
【设计二】 1.请学生画两条直线,并要求要画得使它们平行。
【设计意图】 这一节标题就是“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谁来探究?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2.你是怎么画的?你为什么这么画?
【设计意图】 挖掘操作背后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够画出第三条线作为“参照物”是学生的再创造。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第三条”自然就出来了。
3.这两个角起个什么名字好?
【设计意图】 促使学生观察这两个角的特征,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定义过程。在直线c的同旁;——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上述条件有4个角,还必须加条件以区别。——位置相同。
同位角。——多么贴切的名称。位置相同的两个角。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是感受特征,而不是名称。水到渠成,数学是自然的,让学生处处感受数学的自然,少强加于人。
【设计特点】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返璞归真,再现人类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还原数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的再创造。不画第三条线怎么画两平行线呢?“教学”不是教师的告诉,是教师的引导。引导他们动手画,动嘴讲,动脑想……2.让学生体验、感受概念的发生过程,感受概念的内涵。同位角中“同”、“位”的含义。“同”——旁,“位”——位置。3.不仅关注操作,更应关注操作背后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说说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答案是怎么做出来的。
因此学生在很自然的状态下,进入一个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交往、体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交往中实现从“不协调—发现—探究—深思—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真正抓住了数学的本质、展示了学生思维的过程、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二、数学是实践的
案例2:课题活动:折纸与应用。(师):同学们,你们在小时候,一定会用纸折叠成小船、千纸鹤等,那时候,你一定会觉得它很有趣,其实,折纸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还是我们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中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呢?前面我们大家都已经学会了证明,你现在能用数学观点解释折纸过程中的每一个操作活动的合理性吗?请看下面的实际问题,你能用折纸的方法解决吗?
第一板块:分割图形。(师)王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如图1),王大爷想用一条直线,把它分成形状、大小相同两块,分别种植不同的花草,你能帮助王大爷解决吗?(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而且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包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能调动每一位同学动手的好奇心。)
(师)如果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表示花圃,那么你能够通过折叠,把它分成形状、大小相同两块吗?有哪些方法呢?请将折痕(用虚线表示折痕)画出来。
学生动手折叠并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可以得到以下的部分折叠方法如下:
其中点O是长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即对称中心)。
(第2、3、4种情形,几乎每个同学都能想到了,第5、6种情形只有近一半的同学想到,让想出来的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的做法和观点,对其余的同学触动很大,效果也很好。)
(师):怎样说明上面被分成的两个部分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呢?
(生):对折或者剪开以后能够完全重合,根据全等的定义:完全重合的图形是全等形。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图2、3的折法说明了矩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轴对称图形。
(师):图4、5、6的折法说明了矩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生):中心对称图形。
(师):图形5、6中直线还有其它的位置吗?你有什么发现?
归纳总结:经过长方形的对角线交点(即对称中心)的直线将长方形分成的两个部分是全等形。
设计特点: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
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探究的过程,能更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同时,通过生活实际事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所以本节课让学生从动手折纸的游戏中感悟到数学的存在,同时学会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应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從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思考的地位,这样,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仅收获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获得了数学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