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

2018-02-16林成杰

文理导航 2018年34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人文素养

林成杰

【摘  要】艺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造就人才,当遵从“立艺先立德”,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对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德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但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要重视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的提高,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并把这些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艺术职业学校;校园环境;人文素养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只有思想端正了,自我修养完善了,才能达成个人的最高理想。艺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当“立艺先立德”,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而进入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一方面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是非辨别能力差;另一方面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优化校园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对艺术职业学校学生德能的提高、身心的健康成长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文素养是艺术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生命生存与发展的源泉

1.人文素养制约着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个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需要的是更具有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技术人文主义者”,艺术职业学校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他的艺术成就有多大,艺术之路能走多远,不仅仅取决于他的艺术专业技能,更取决于他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

如果说艺术专业技能是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江春水,那么人文素养便是使这春江永葆活力,澎湃奔腾、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在校园中,常有这类学生,他们进校时,专业技能突出,甚至在一定的“圈子”内小有名气,但是在校学习中,因为思想浮躁,面对社会诱惑缺乏辨别能力与抵制力,不注重文化与专业理论的积累与学习,逐渐的“泯泯于众人矣”,上演了现实中校园版的“伤仲永”。在众多的校友中,出类拔萃、成绩斐然的常常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但细细想来,他们在学生时代,虽然专业学习平平,但是从未停止追求的脚步,做事做人求真务实,为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关系着他们的专业成长;人文素养的缺乏,必然会制约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文素养决定了艺术职业学校学生对社会文明的影响

在艺术职业学校,“德艺双馨”一直是老师对学生的期许。有人这样比喻:有才有德是佳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废品,无才无德是危险品。艺术职业学生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對社会的影响力度与广度。普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多是相对封闭的工场、车间,他们制造和推销的产品是物质的,影响的是人们生活的方便性与舒适度;而艺术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岗位多是开放的舞台、公共场所,他们“制造和推销”的产品是精神的,影响的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正确的舆论导向,生活中的真善美传扬,靠的就是一批批工作在第一线的文化艺术人才。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自身的道德境界、文化品位、艺术修养等,将直接影响到传播作品的质量、品位,也直接决定了所传播作品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更影响了大众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考、评价与判断。所以,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精神文明水平。

二、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情操与职业精神

校园环境不仅是指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也包括那些凝聚人心、激励斗志、鼓励竞争、规范行为、弘扬正气等等的精神文化环境。

1.良好的校园环境利于滋润学生的心灵

优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书籍,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校园,每一块草地每一株花木、每一块黑板报每一堵文化墙,都在默默地诉说着学校的思想,传递着教育者的感情,它们共同营造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甚至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促成良好品德的形成。

2.良好的校园环境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当今社会纷繁复杂,价值多元,社会文化也是雅俗并存,而学校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因此学校不仅要担负起传授知识技能的责任,更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等,创设良好的育人软环境,弱化社会负面因素对学生的冲击,才能收到育人良效。习主席曾指出,学校的校风、学风:“犹如阳光和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好的校风和学风,能够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能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力量,从而锤炼心志形成良好品行。

三、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

校园环境的核心内容是校风、教风、制度等,所以学校在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时,不仅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氛围的营造,也要重视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的优化,充分发挥有形的和无形的环境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合力。

1.从营造校园物质文化氛围入手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艺术职业学校应从艺术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重视校园自然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努力创造有本校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不能仅停留于干净整洁的校园、开阔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等,还要在校园建筑风格、整体布局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特色,更要在校园文化墙、班级环境营造、教育教学和实训场所建设中,体现专业精神和人文精神。

2.从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养入手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习主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见贤思齐”是人之常情,老师必须在是非曲直、义利得失等方面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做学生的品行之师,真正担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且艺术职业学校“一对一”或小组教学的授课模式,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偶像情结”较非艺术学校更突出,专业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他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乃至言行举止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态度、专业追求和价值取向,因此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养,也就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应把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与考核摆到与专业教学技能的提高与考核的同等高度,做到技能与素养“两手抓”。

3.从强化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入手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崇高思想与人文精神,并不能单纯的依靠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养成,还要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学校有了制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井然有序,促成教育培养目标的达成。任何一所学校可能并不缺少共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切实符合本校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能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制度体系。对艺术职业学校而言,首先应该优化教科研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与创作,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优化人才培养评价制度,不以单一专业考分论优劣,把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实践、校园各类人文活动等都纳入学生考评学分;再次强化制度执行力,在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落实制度教育、提高全体教职工制度共识的基础上,强化监督机制,加大奖惩力度,营造“不敢违”“不想违”的制度执行氛围。

此外,学校健康乐观的校风、校训,积极向上的教风、学风,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受到影响、得到教育,从这里入手,也必然会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益处。

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人文素养个体差异大、总体水平不高;他们有的人在小学或初中阶段,是老师眼中所谓的“问题生”,他们或争强好胜又稚嫩脆弱;或擅长模仿又是非难辨;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这对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艺术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是每一个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童鹏鹏,陈巧玲.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文素养教育的功能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9)

[2]李慧静,张伟敏.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人文素养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