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2-16蒋晶

文理导航 2018年34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蒋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学习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这一关键时期熟知传统文化知识,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民族自信心,是相关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语文,对发扬我国优秀文化,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然后围绕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展开论述,以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

语文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而且还属于一门和本国文化有关的课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将我国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这样做不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他们可以接受传统文化的不断熏陶,继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显然,本文对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現实意义。

1.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1.1充分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高中教育属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所在。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那么一定要在这一关键时期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与渗透,主动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所有教师的责任。因为高中文化中蕴藏着很多的文本形式,例如引人深思的小说、韵律优美的古诗文等。显然各式各样的文章形式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文章中的语言、情感等方面做到熟练掌握,而且还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印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继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1.2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衍生出了很多的传统美德以及优秀精神,显然这些精髓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同时在朝着目标前行的时候也能够充满正能量,以最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态度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继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2.1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力度

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制并不是一点头绪都没有,而是存在一定逻辑性的。相关人员把不同种类的文章依据合理的手段进行编制整理其实是用意深刻的。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对文章之间存在的联系做到熟练掌握,积极引导学生熟知编者的用意,继而体会这些优秀传统佳作背后的精神。教师应当熟知文章背后的文化理念、民族习俗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层次的了解每一篇文章。比如:在学习《师说》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疑问着手,以此引出学生从师求学的理念,促使学生可以深刻意识到我国古代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又如: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这节课时,教师只有熟知作者所处的年代和背景,才能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古时求学之艰辛以及古人勤学上进的优秀品质,让他们更加珍惜当前的生活与学习,继而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2.2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

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属于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教师可以在指定的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古诗文朗诵比赛,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文当中,继而感受其优美的韵律、字正腔圆的对偶与含情脉脉的语言氛围,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歌颂我国的大好河山以及人文主义情怀。比如:在学习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以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借这篇文章开展知识辩论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找到与这篇文章相关的背景与知识,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哪组学生找到的资料最全且阐述的最完整,哪组学生就获得最终的胜利。在学习近体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或者是平常周末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文物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并引导学生写出观后感,在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3立足课本,设计科学的教案

我们都知道课本教材属于教学的根本所在,可以达到引例、启示的效果。这样就要求教师应当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考虑,依据教材的课程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对教案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怎样才可以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继而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诗文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也是最大的载体。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古诗文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伦理与道德文化,这样就可以深入探索传统的建筑以及民俗风情,熟知古人的人生观,以便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

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准备相应的视频与图片、亦或是某些临摹的作品,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书法作品的笔法、布局等,促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继而起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不仅如此,该文章属于一种文言文文体,会采取大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这样就要求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到这些描写方法的独特韵味。

又如:在学习《登高》这篇课文时,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饱含感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一定要熟知作者所处的背景与当地文化,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科学引导发散自己的思维,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继而启发和引导学生。

2.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传统文化教学

在最近几年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可以实现声形结合、生动形象化,是以前单纯依赖于板书和书本教学不可比拟的,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一定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五百年的文化历史,如果仅靠单纯的文字性叙述以及教师的讲解是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久而久之还会使他们产生厌烦的心理。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他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截取同名影视作品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伴随着专业人士朗读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所在——古文的优美,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感。

第二,近距离呈现传统物质文化,实现高效课堂。通常情况下,传统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两种:一种是精神文化;一种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因为其要求比较特别的保存环境,再加之课程教学时间较少,学生无法亲眼目睹。现代教育技术除了可以直观展示图片、视频以外,还能够将某一处的细节放大,继而使学生直观、全面地欣赏。比如:教师在讲授《琵琶行》这节课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应的乐器,在上课的时候一边为学生播放音乐,一边出示图片,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质文化的精髓所在,继而更加深层次的体会文章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品质,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对教学手段进行大胆创新,促使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水平,以此来形成健全的人格,继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厚霞.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18.5(08):358-359

[2]王晓艳.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7.4(12):238-239

[3]高原.探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0+30

[4]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30):192-193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