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热毯育雏技术的推广与研究
2018-02-16,
,
(1.丹棱县丹棱镇畜牧医站, 四川 丹棱 620200;2.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0 引言
提高家禽育雏成活率最重要的是提供育雏适合的温度。目前,育雏供温方式有很多,条件好的养殖场都建有专用的大型全自动电热育雏室,一般农村养殖专业户则选用小型电热育雏室或烟道式温室育雏。而农村个体养殖户受到其养殖数量或经济上的限制,普遍采用一些简易的保温方法如电灯泡供热,这种供热方式,雏鸡受热不均匀,温度也满足不了雏禽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育雏成活率低,死亡率极高。为此,2016年笔者研究成功电热毯育雏技术,并将该项技术在农村进行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电热毯育雏技术介绍
在室内,用耐火砖、木板、装修用复合板建一个长2 m,宽1.5 m,高0.6~0.8 m的育雏笼,笼体一边可用布料覆盖,便于观察、喂料、喂水;笼底用切短的稻草(5~10 cm)、锯末等保温材料铺垫10 cm左右,垫料上铺垫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放一张160 cm×130 cm彩虹牌电热毯,电热毯上铺垫一层薄棉絮,棉絮上方再铺垫一层床单,将雏鸡放在床单上;笼内顶部安装一个60 W的灯泡供照明用,顶部用塑料薄膜覆盖,为了透气,可在笼体周围开些小孔;饮水器、料盘可直接放在育雏笼内床单上,但最好是在笼内没有电热毯的位置垫上一层耐火砖,将饮水器放在耐火砖上,避免雏鸡饮水时将水带出洒在电热毯上,造成供电短路引起火灾发生。这样一个育雏笼在环境温度0℃~10℃的情况下,可保证笼内温度达到32℃~35℃,雏鸡在笼内活动自如,分散均匀,采食、饮水正常。
2 育雏技术要领
2.1 笼体保温
笼体应建在室内,因室外空气流速过大,不适宜笼内温度恒定。选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耐火砖、木板等搭建笼体,笼门及笼顶用塑料薄膜覆盖,笼底必须用保温性能好的材料如稻草、棉絮进行隔热处理。笼体的面积和所使用的电热毯的面积基本一致就可以了,不要一味追求面积过大,否则,会影响笼体的保温性能。
2.2 保持笼内通风透气
雏鸡生长发育快,氧气需要量大,而排出的二氧化碳也多,笼内有害气体多,影响鸡群健康,需要保持育雏笼内空气新鲜,因此笼的四周可以留些通气孔,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通气量,不要为了保温而将笼内完全封闭。同时,育雏室已应当通风透气,根据育雏季节的不同开启门窗,冬季可适当关闭门窗,夏季则应完全开启门窗。
2.3 育雏室(笼)的清洁消毒
育雏前,育雏室地面、墙壁、天花板及用具要彻底清洁、消毒,育雏室可采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薰蒸消毒,剂量为福尔马林40 mL/m3,高锰酸钾20 g混合,关闭门窗,薰蒸24 h。育雏过程中的雏鸡粪便应定期清理,以防鸡粪过多,发酵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影响雏鸡健康。
3 加强雏鸡的管理
3.1 温度管理
平常注意观察雏鸡活动状态,若雏鸡分布均匀,互不挤压,安静,采食、饮水正常,羽毛生长良好,活泼好动,说明温度正常;若雏鸡饮水增加,伸颈,张口喘气,则说明温度过高;若雏鸡拥挤扎堆,饮水、运动减少,说明温度过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育雏温度,一般情况下,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应逐渐降低育雏温度。育雏温度由第1周的35℃逐渐降低到育雏结束时的18℃~21℃,降温方法可通过电热毯的温度调节器及育雏室门窗的开启来实现。
3.2 湿度管理
育雏笼内由于雏鸡采食、饮水、排便都在笼内,容易出现湿度过高导致球虫病暴发,细菌大量繁殖的现象,严重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因此,应加强通风排气来控制育雏笼内的温度,及时清除笼内的粪便。
3.3 雏鸡的饮水
先饮水后开食是育雏的基本原则,雏鸡初次饮水很重要,应该饮用温开水,饮水时适当加一些维生素、葡萄糖,以促进和保证雏鸡的健康生长,切不可饮用凉水,否则,极易造成腹泻。
3.4 育雏密度
密度过大,鸡群采食时相互拥挤,采食不均,雏鸡生长发育受影响,出现大小不均,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设备空间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饲养密度必须适宜,一般刚开始,1个育雏笼内可以育70~80只,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调整雏鸡的过程中,还应结合分群,将大的合为一群,小的合为一群,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育雏成活率。
4 农村电热毯育雏技术的推广效果
近2年,先后在四川丹棱板桥村、东坡区狮子弯村等进行了农村电热毯育雏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在该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先后有15次的雏鸡育雏应用,育雏1 200只,成活1 152只,成活率96%,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将继续同本地区各村村委会密切合作,将这一技术在农村广为推广,以点带面,通过这一技术带动整个地区养禽业的发展,助力农民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