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PCT、PLT、CRP、ESR和WBC对川崎病的诊断价值

2018-02-15马世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川崎病c反应蛋白

马世奇

【摘 要】目的:总结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白细胞计数(WBC)在诊断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2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PCT、PLT、CRP、ESR和WBC检测,观察各项指标的诊断效果。结果:PCT/ESR/PL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PCT、PLT、CRP、ESR、WBC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PLT、CRP、ESR和WBC诊断川崎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其中PCT/ESR/PLT联合诊断表现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降钙素原;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川崎病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243-01

川崎病又被称为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好发于5岁内小儿,以急性发热、出疹、全身性血管炎等病理表现为主,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白细胞计数(WBC)在诊断该疾病中具有较好效果,但究其具体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1]。本文基于此收集本院2013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2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8月—2018年9月收治的24例川崎病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45±0.13)岁;本次研究内容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知情;所有患儿入院均拟诊为川崎病,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清晨收集患儿外周静脉血2ml,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CT,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PLT,采用魏氏法检测ESR,采用免疫扩散或浊度法检测CRP;观察比较各项指标诊断川崎病的价值。

1.3 觀察指标

以临床症状以及B超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PCT、PLT、CRP、ESR、WBC以及PCT/ESR/PL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由“n,%”表示,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CT/ESR/PL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PCT、PLT、CRP、ESR、WBC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PCT诊断阳性17例,假阴性5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例;

(2)PLT诊断阳性14例,假阴性8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例;

(3)CRP诊断阳性16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例;

(4)ESR诊断阳性16例,假阴性6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例;

(5)WBC诊断阳性15例,假阴性7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例;

(6)PCT/ESR/PLT联合诊断诊断阳性20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0例,真阴性2例;

3 讨论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根据以往有过数次流行,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可能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在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这是因为临床尚缺乏该病的病原学依据,因此川崎病的早期确诊具有较大难度;而川崎病的治疗临床强调早期确诊并介入治疗,以改善患儿脏器的病理变化,促进其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降钙素原(PCT)、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在诊断川崎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张清秀等人[3]的研究认为,对PCT、PLT、CRP、ESR和WBC等指标水平检测有助于川崎病的早期确诊,但就上述指标具体的诊断优劣势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在本文中PCT/ESR/PLT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明显高于PCT、PLT、CRP、ESR、WBC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相较于单项指标检测,采用PCT/ESR/PLT联合确诊其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更高,这与王峰等人[4]的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PCT、PLT、CRP、ESR和WBC诊断川崎病中均具有一定价值,但其中PCT/ESR/PLT联合诊断表现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忠栋, 周健铖, 胡泽华,等.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与血浆FIB、CRP、PLT、ESR变化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28-29.

[2] 张平, 周罗根通讯作者. 血清降钙素原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意义[J]. 医药卫生:引文版, 2016,35(9):45-46.

[3] 张清秀, 吕志勇, 李启亮,等. 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等联合检测对儿童川崎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18(20):2060-2063.

[4] 王峰, 周彬, 罗欢,等. 珠海市2003-2012年川崎病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的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1(3):263-266.

猜你喜欢

白细胞计数川崎病c反应蛋白
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白细胞计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联合测定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川崎病诊治及护理
非典型川崎病临床护理分析
超声心动图对小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