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玲教授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总结
2018-02-13施云科王淑玲姚建景
施云科,王淑玲,姚建景
(1.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0;2.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rainstem cavernous malformations,BSCM) 属于西医病名,祖国医学无该病名记载。根据王淑玲主任的临床经验,该病多在血管瘤出血后发现,因此多从“中风”论治。近些年来,西医的诊断及治疗相对固定,MRI 是目前确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检查方法,手术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患者考虑到脑干是“生命中枢”,且MRI提示病变小、深在、症状稳定而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大多选择随诊观察。鉴于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未病先防”,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综合干预的独特优势,逐渐被很多患者所接受。王主任从医50余载,在内科杂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临床观察无微不至,处方遣药、通权达变的学术作风。运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平肝潜阳等治法,在经方基础上化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余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曰:“凡肾液虚耗,肝风鸱张,身肢麻木,内风暗袭,多有痱中之累。滋液熄风,温柔药涵养肝肾。”“操持经营,神耗精损,遂令阴不上朝,内风动跃,为痱中之象”。朱丹溪《丹溪心法·论中风》曰:“东南气温多湿,有风病者非风病,皆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王淑玲指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机制是先天禀赋不足,烦劳过度,情志过极,日久肝肾阴虚,阳盛火旺,煎灼津液,气血上冲于脑,形成痰瘀,继而发病。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气血亏虚,外邪乘虚入中,痰瘀阻络,或素体阴亏血虚,风火易炽,气血上逆而发病。烦劳过度,耗气伤阴,阳气暴张,气血逆乱,壅阻清窍而发病。五志过极,心火易盛,肝气不畅,郁而化火,阳亢化风,闭阻清窍,或日久暗耗阴精,虚火内生,阴虚阳亢动风而发病。另外,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辛香炙煿之品,致脾胃升降失职,聚湿生痰助热,热极生风,窜犯络脉,阻于脑窍而发病。
2 辨证论治
王淑玲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平肝潜阳”等治法,注重随证加减。她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两虚,标实为痰凝、血瘀、风动,遵循标本兼治、补虚泻实的治则,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分为3型。
2.1肝肾亏虚 临床症状多为头晕,耳鸣,腰酸,双下肢乏力,健忘,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当滋补肝肾,软坚散结,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山茱萸、枸杞子补养肝肾涩精明目,山药补脾固肾,三药合用补脾肝肾之阴,泽泻利湿泄浊,防熟地黄滋腻碍胃,茯苓健脾利湿,助山药运化,牡丹皮清虚热凉血,制约山萸肉之温涩,菊花清热平肝明目。方中加昆布、海藻等以软坚散结,诸药配合,共达滋肾平肝、软坚散结之功。
2.2气血亏虚 临床症状多为面色无华,视物模糊,语声低微,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涩。治当补益气血,软坚散结,方用八珍汤加减,方中熟地黄养阴血补肾精,人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利湿,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方中加陈皮、桑白皮、浙贝母等补气散结,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散结之效。
2.3肝阳上亢 临床症状多为面赤,头晕头痛,耳鸣目眩,一侧肢体麻木,舌红苔黄,脉弦。治当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清热,川牛膝、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栀子、黄芩清泻肝火,首乌藤、茯神宁心安神。方中加炒白芍、炒芥子等以柔肝散结,诸药合用,以达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之功。
另外,在药物调整的基础上,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如《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因此,多方面综合调整,才能稳定病情。
3 典型医案
例1:男,40岁,发病节气:立春,主诉:头晕2周。既往史:患者于2015年12月27日曾因头痛就诊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出血”,症状好转后出院,未遗留明显的后遗症,现未服用任何药物。现病史:平素工作繁忙,形体偏瘦,近2周来自觉头晕,劳累后出现头痛,右侧肢体麻木,未予诊治。
初诊:2016年3月14日就诊于工作室,现主症:头晕,劳累后出现头痛,右眼复视,右侧肢体麻木,颈项僵硬,自汗,动则加重,饭后加重,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脉弦数。神经系统查体:右眼外展不到位,内收正常,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MRI示:右侧桥脑与延髓交界部可见一大小约0.6 cm×0.5 cm×0.7 cm的轻度T1低信号,显著短T2低信号影(山西省人民医院2016-02-17)。患者形体偏瘦,先天禀赋气血虚弱,阴精不足,加之工作烦劳,耗气伤阴;精神紧张,肝郁化火,日久虚火内生,阴虚阳亢化风,闭阻清窍而发病。该患者的发病基础为肝肾阴虚,病理因素为风痰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治当滋补肝肾,化痰散结,方在杞菊地黄丸基础上加减。组方:枸杞子15 g,菊花10 g,熟地黄20 g,酒萸肉15 g,牡丹皮10 g,茯苓15 g,泽泻10 g,炒山药20 g,天葵子15 g,山慈菇10 g,夏枯草15 g,昆布15 g,海藻15 g,天麻10 g,炒蔓荆子10 g,川芎15 g,炒白芍15 g,葛根30g,炒僵蚕10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2016年4月22日,服用上方1个月后,巅顶痛轻但时有麻木感,双眼疲劳感,巩膜有血丝,双眼困乏,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细。神经系统查体:右眼外展不到位轻,余未见异常。原方天葵子加量为20 g,酒萸肉加量为20 g。减味泽泻、山慈菇、炒僵蚕。加味密蒙花10 g,藁本15 g,赤芍15 g,浙贝母15 g,青葙子15 g,全蝎4 g,独活15 g,炒芥子6 g,浮海石20 g。
三诊:2016年5月20日,服用上方约1个月后,左颞顶及太阳穴有时痛,双眼干涩,大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弦细。神经系统查体:右眼外展及内收基本正常,余未见异常。原方酒萸肉减量为15 g。夏枯草加量为20 g,川芎加量为20 g, 炒白芍加量为20 g,葛根加量为40 g。加味知母10 g黄柏10 g,炒僵蚕10 g,山慈菇6 g,减味枸杞子、菊花、藁本、浙贝母、全蝎。
四诊:2016年6月27日,服用上方1个月余后,上述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未素不适,舌淡红苔薄,脉滑。复查颅脑MRI:右侧桥脑与延髓交界部可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0.6 cm的轻度T1低信号,显著短T2低信号影,轮廓较清晰,余正常。影像学诊断:右侧桥脑与延髓交界处异常低信号影;与2016年2月17日检查结果比较病灶略缩小;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原方炒白芍减量为15 g。炒芥子加量为20 g。减味熟地黄、牡丹皮、茯苓、独活、知母、黄柏。加味黄芪30 g,制吴茱萸6 g,清半夏10 g,藁本15 g,茯神15 g。 再服7剂后,病情平稳,恢复正常工作。
[按] 瘦人多火,结合患者四诊及相关辅助检查,证属于先天禀赋阴虚火旺,加之烦劳过度,精神紧张,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日久痰瘀蕴结脉络,该患者的肝肾阴虚为发病基础,以痰瘀病理为因素,本虚标实为病理性质。肝肾阴虚,精血不足,髓海空虚,则头晕头痛;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则复视;精血亏虚日久,阳盛火旺,煎灼津液,痰瘀阻于脉络,则肢体麻木。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肝肾阴虚之征象。
张仲景《伤寒论》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中医学认识、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辨证论治,其中包括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的“同病异治”,海绵状血管瘤病同而证不同。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益髓,山茱萸、枸杞子补养肝肾涩精明目,山药补脾固肾,三药合用补脾肝肾之阴,泽泻利水渗湿泄浊,防熟地黄滋腻,茯苓健脾利湿,助山药运化,牡丹皮清虚热凉血,制约山萸肉之温涩,菊花清热平肝明目,夏枯草、天麻、僵蚕、炒白芍、炒蔓荆子、川芎、葛根平肝柔肝,清利头目,昆布、海藻、天葵子、山慈菇、僵蚕等软坚散结。二诊时巅顶痛轻但时有麻木感,双眼疲劳感,巩膜有血丝,双眼困乏,大便正常,舌淡红,苔白,脉弦细。予以重用软坚散结药,佐以通络止痛之品,三诊时左颞顶及太阳穴有时痛,双眼干涩,大便正常,舌暗,苔薄黄,脉弦细。予以滋阴清热之品。四诊时上述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未述不适,舌淡红苔薄,脉滑。予以益气止痛之品,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通络散结止痛之效。
4 讨 论
海绵状血管瘤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紧密相贴,血管间极少有脑实质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在颅内发生率仅占0.4%~0.6%,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占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20%~30%[1]。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最重要的特征是出血。脑干三部分血管畸形共有的体征是偏瘫、颅神经损伤、共济失调等;中脑病变者多有颅内压增高、红核震颤、不自主发笑、发作性意识障碍等;延髓病变者多有吞咽困难、顽固性呃逆等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症状;桥脑病变者多有同向凝视障碍、高烧等。症状多反复发作且总趋势是愈来愈重[2]。MRI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制订手术方案及随诊观察的最佳检查方法[3]。在临床上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首选是手术[4]。但是,鉴于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干内密集颅神经核团、上行及下行纤维束以及网状纤维,且MRI上显示病变小、深在、症状稳定而无颅内压增高[3],很多患者选择随诊观察。
近些年来,祖国医学迅猛发展,中医中药被国民逐渐接受。现代药理学发现,很多中医药能够保护、稳定血管。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一氧化氮合成,干预细胞黏附,改善血管舒张功能,调节内皮活性物质分泌,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5]。白芍能较好地抑制炎性水肿及渗出,赤芍能较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6]。天麻素具有降低血压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中血流惯性,以及中央和外周动脉血管的顺应性等作用[7]。软坚散结类中药可以抑制血管新生,包括牡蛎、昆布、浙贝母、夏枯草等中药[8]。野菊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炎、抗氧化应激及调节免疫等功效[9]。
针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病情平稳时且辅助检查支持时可结合内科治疗。王淑玲临床重四诊,施治重审因,形成临床观察无微不至,处方遣药、通权达变的学术作风。因此,对于本病的治疗,一辨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二辨脏腑病位,三辨清病性,包括风痰瘀等的轻重,四重宣教,耐心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健康生活方式,“已病防变”。另外,王淑玲指出,瘤者,痰结也,注重配伍软坚散结之品;血瘤发病部位在血管内,而脉为血之府也,治疗上应慎用活血药,防止出血;同时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瘀多先有气滞,佐以理气活血之品,权衡活血药物的选择及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