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牵引患者引入“戴明循环”模式对其轴性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12-11陈利华顾海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4期
关键词:戴明轴性颈椎

陈利华,顾海燕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室内办公环境下长期久坐会导致躯体出现一定的功能障碍,尤其颈椎承受着颅脑的重力作用,使其会出现一定的劳损,这大大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生概率[1]。对于严重的颈椎病患者而言,目前采取的保守治疗手段为颈椎牵引治疗,该项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被压迫的脊髓、血管以及神经,从而使颈部得以有效缓解[2-3]。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更多地乃是注重护士经验的有效输出,而忽视了预见性及计划性的重要性,这将导致护理成效差强人意,也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4]。所以,基于此有学者从管理学的视角层面出发,提出了基于“戴明循环”为基础的护理策略,又称之为PDCA管理方案,4个字母分别代表着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该项护理方案充分考虑到干预举措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对患者的照护全程进行妥善管理,尽可能地将患者住院全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周全,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成效[5]。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将“戴明循环”模式应用于颈椎牵引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故仍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撑。笔者拟设计随机、对照的科研方案,旨在进一步剖析“戴明循环”模式应用于颈椎牵引患者所产生的临床效益,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颈椎牵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选取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7例颈椎牵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经前屈旋颈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牵拉试验,再结合其症状体征,确诊为颈椎病。纳入标准:患者未伴发心脏、肝脏及肾脏等重要实质性脏器;不存在言语交流异常;来院治疗前未服用疼痛药物,或治疗前虽服用过镇痛药物,但时间超过3 d;未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悉并签订同意书。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层次、发病时间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由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良好及舒适的病室环境;根据患者所表现出的躯体不适予以症状管理;在用药管理方面,应告知患者具体药物的药理机制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以常规的心理安抚手段,指导患者宣泄内心焦虑与惶恐,使其从容地面对诊疗;以言语表述的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等方面的知识体系,使其对疾病有大体的认知了解。

表1 2组患者基线数据比较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在对照组传统干预基础上引入“戴明循环”模式开展干预。

1.2.2.1成立干预小组 小组组成由责任护士担任,共包含3名组员,其中1名为主管护师,另外2名为护士。由责任护士召开座谈的方式介绍“戴明循环”模式的具体干预流程。培训时长为8 h,待培训结束后,要求对所有组员进行理论及技能考试,只有双向均通过后,方可步入下一阶段的具体措施实施过程。根据各组员多年的护理经验以及具体的临床实践,提出相应的风险评估项目,从中筛选出具体的条目进行全方位整合,成为护理程序干预表,见表2。该工作流程表经过两轮专家审核及提出改进建议后完成,最终确定好表格的各项目协调系数达0.83。

1.2.2.2“戴明循环”模式 A.计划(plan)。该流程环节的主要目的乃是明确实施目标,应当全方位保证各项临床护理举措流程化及框架化,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地降低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使其控制在20%以下。伴随着各项健康宣教策略以及随访模式的深入,计划性目标乃是使患者在出院后1年的轴性症状优良率控制在50%,一般率控制在40%,差率则控制在10%以下。患者对于自身所享受到的护理满意度评价优良率控制在80%左右,使护理工作中遗漏率控制在20%及以下。B.实施(do)。各组员根据制定的工作流程表进行严格的症状管理,对于每完成一项任务均需要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处打上“勾”。C.核查(check)。由责任护士对每日工作流程表的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根据量化考核指标及参照的护理考核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保证护理质控的有效落实。之后,再对考评结果进行评估,以此为依据再罗列出下一步具体的干预举措。D.处理。每周的周三定为护理晨会,对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归纳性总结,由各组员联合主治医师共同剖析问题溯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举措,同时在接下来的2周时间内根据整改意见予以重新验证、检验,以步入第2个质量控制循环。

1.3观察项目 ①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周末的生活质量情况。患者均接受QOL生活质量量表测评,该量表共囊括4个维度,分别为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每个维度有3个条目,每个条目的评分标准为1~4分,故各维度的总分值为3~12分,总分为12~48分。若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佳。②2组患者在出院当天接受由Kawaguchi拟定的评估标准对其颈椎轴性症状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发生率。再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追踪随访,采用由孙宇[6]编制的轴性症状评估标准进行严重程度的判定。优:指颈椎不存在任何痛感,且经受凉或劳累后仍无疼痛表现;良:一般经劳累后或受凉后,可出现可以忍受的疼痛,但能较快恢复,且不会影响后续的身体活动,不需要服用止痛药物进行处理;中:疼痛较为明显,使躯体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出现压痛,服用镇痛药物的干预成效良好;差:疼痛对躯体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服用镇痛药物的效果一般或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QOL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抑郁心理状况、社会活动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2.22组患者出院后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出院时轴性症状发生率为21.9%(9/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4%(17/45)(P<0.05),出院后2个月轴性症状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颈椎牵引患者PDCA模式护理工作流程表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干预前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轴性症状程度比较 例(%)

3 讨 论

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个体生活质量的常见慢性病,由于颈部承接着颅脑及躯干的连接功能,故极易因长期持续固定于某一姿势而使局部肌肉僵硬、颈椎变形而使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这将会增加患者的躯体不适感[7]。而长期受到颈部压痛的困扰,患者内心将会出现惶恐、不安、焦灼等消极情绪,负面情感会加重躯体轴性症状,并使生活质量下降。轴性症状是颈椎疾病常见的躯体表现,而颈椎牵引因涉及脊髓层面,导致护理干预往往较为复杂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护理干预策略做好全方位的管理以及预见性计划[8-9]。行颈椎牵引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康复锻炼,而患者因担心局部疼痛或自身动作有误,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转归,从而导致其不加以认真配合;另外,这类患者通常需要保持某一特殊体位处于较长时间,故需要佩戴固定的颈部器械以保护颈部;此外,因为病情恢复周期较长,这将给患者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人力及物力负担,从而使患者表现出极为不适的心理感知,而被迫中断治疗。所以,为保证护理干预的持续性,应帮助患者的行为、认知以及意识层面展开管理,从而帮助其配合治疗及训练,以降低轴性症状发生概率,达到最佳的治疗成效[10-11]。

对颈椎开展牵引因涉及的组织部位较为重要,故会呈现出高风险性,尤其牵引前后均涉及颈椎内神经系统受损的风险性,所以,在牵引前后时间内开展护理显得尤为关键[12]。戴明循环模式是一项循环管理体系,将基本的管理理念应用于颈椎牵引患者的护理全程中,能保证各个环节得以密切相连、衔接紧密,而亦能保证医务人员的各项护理工作均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具体的干预措施。PDCA管理模式囊括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4个环节。根据有关文献指出,PDCA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干预质量,使患者在诊疗全程中尽可能享受到贴心的医疗照护。首先,通过明确护理流程目标,再拟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及护理模式,保证各项流程框架化及程序化,使各项工作得到简化及标准化,这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成效。伴随着护患合作模式的有效推进,能从各项护理风险中总结经验,借助护患合作实施计划与改进方案的落实,能帮助护士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并督导护士自觉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新的技能,保证患者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推进。该项护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护理模式从传统的对症干预转变为指导、支持、完善以及强化管理等方面,有效推动管理程序的运行,不仅能提升护士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使护理工作质量呈现出阶梯式上旋。而在这个循环模式过程中,常涉及计划性阶段、实施性阶段、检查性阶段以及处理阶段,上述各阶段均需做好循环管理。所以,在开展牵引前,应妥善做好心理情感疏导,尽可能减少患者对牵引所产生的恐惧性心理状态,并保证其对牵引可能存在的风险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牵引后,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以及追踪随访,帮助其构建系统的理论认知体系,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行为,从而保证患者能开展有效的独立自我照护[13-14]。所以,伴随着患者心态的改善以及自理行为能力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故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出院时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出院后2个月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颈椎牵引患者引入“戴明循环”模式,有助于改善其轴性症状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戴明轴性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病术后并发轴性症状的研究进展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原因的研究进展
Clinical efficacy comparison of moxibustion w ith different dose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角色体验法融入戴明循环在手术室轮转护士中的培训效果
日本戴明奖:使质量改进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导航系统对伴骨质疏松的椎体轴性旋转脊柱疾病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