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干预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018-02-13李修阳徐琬梨李毓秋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0期
关键词:雄激素垂体内分泌

李修阳,张 宁,任 健,徐琬梨,李毓秋,陈 宇

(1.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 250011 )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具有病因繁杂、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特点,以持续性稀发排卵或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HA)为主要特点,并伴随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升高、LH/FSH比值增高、胰岛素抵抗(IR)等。笔者现就国内外关于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干预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1]。

1 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2]发现,针刺可从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轴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殖内分泌功能,改善多毛、痤疮等局部症状。具体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刺激交感神经来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内分泌和生殖机能,调节激素水平,诱导排卵,以及调节心理和体质量等方面。胰岛素抵抗(IR)与肥胖、2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密切相关,并且也是心血管疾病等的危险因素,当前对于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治疗多有副作用。日本金泽医科大学[3]分析了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234篇关于针刺对于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文章,均支持针刺对于胰岛素抵抗治疗的有效性。

瑞典哥德堡大学生理与神经科学研究所[4]发现针刺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要低于对照组,临床与实验证据表明,低频电针刺激和手动针刺刺激都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的月经情况,降低其雄激素水平。针刺很可能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发挥作用来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这将会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研究团队还发现,低频电针刺激和手动针刺刺激都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的月经情况,降低其雄激素水平,但动物实验发现,这两种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骨骼肌及脂肪组织中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有不同影响,手动针刺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糖耐量的影响更大。美国加州东方医学中心的Dagmar Ehling[5]发现,针刺联合中药、调整饮食能明显改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进而通过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况,刺激排卵,大大提高临床受孕率。瑞典和美国等科学家[6]发现电针刺激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抗苗勒氏管激素浓度有影响,认为抗苗勒氏管激素可能是临床预测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治疗干预效果的有用指标。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医学院[7]通过全面检索 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w,AMED,NCCAM等数据库,发现针刺能显著增加24 h内β-内啡肽水平,可能对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和雄激素起调节作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具体作用包括:增加卵巢血流量,减少卵巢体积和降低卵巢囊肿的数量,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控制高血糖症。在针刺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方面,Johansson J等[8]发现针刺能显著改善女性的月经状况,并且能够激活和调节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代谢通路。实验发现,手法行针法或者电针刺激都能从周围神经开始增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葡萄糖摄取和局部微循环。针刺刺激开始时,周围神经终端释放神经肽Y(NPY)、血管活性肠多肽(VIP)、P物质、降钙素等。其中,后两者均参与局部微循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妇科中心[9]认为:目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只是适度有效地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而替代医学的很多方法可以达到这一目的,针刺在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改善月经方面有显著作用,其临床效果可能通过调节躯体传入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活动,发挥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朝鲜大学医学院[10]研究认为,神经生长因子是参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中用电针刺激sp-6,e-128两个穴位以测试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神经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电针逆转了卵巢中的部分神经生长因子,从而改善了卵巢功能障碍。

2 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针刺治疗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用机制的文献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从针刺对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针刺对内分泌代谢的影响,以及针刺对卵巢、子宫的局部影响这3个大方面展开的。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哺乳动物生殖及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中枢。针刺刺激可对HPG轴进行双向调节,改善性激素的水平。马仁海[11]发现以关元、中极、子宫、大赫、三阴交为主穴的针刺疗法可通过调节或激发下丘脑—垂体—性腺(卵巢)轴的自身功能,使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在对大鼠进行的低频电针实验中,李耀功等[12]运用RNA点杂交、放射免疫测定(RIA)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发现电针对去卵巢后垂体促性腺激素超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垂体ER的变化有关,揭示电针能有效调控HPG轴的激素水平。在对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上,研究发现[13]针刺能通过影响HPA轴,然后引起β-内啡肽水平增加,也能够刺激其活化类吗啡样神经肽前体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释放。陈伯英等[14]研究发现,电针有加强肾上腺皮质内侧区功能活动的作用,电针刺激后,去卵巢大鼠肾上腺皮质的内侧区细胞核仁组成区银染蛋白数目明显增多,促进肾上腺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并能同时提高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和雌激素进入血液的水平。这两种激素的变化作用于垂体和下丘脑,也能间接影响其激素分泌水平。以此可见,针刺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调整与其对生殖内分泌的抑制性影响相关。

在内分泌代谢方面,研究发现[15]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肥胖者居多,肝、脾、肾功能失调。其发病与脂代谢异常和代谢综合征密切有关,并与高雄激素血症互为因果。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获得了良好效果充分证明了胰岛素抵抗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针刺可明显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这一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与临床使用二甲双胍非常类似。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机制,主要就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水平,从而使雄激素和LH水平降低、 FSH水平升高,调整并使HPG轴分泌功能趋于正常,恢复排卵[16]。彭艳等[17]发现针刺可以显著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的雄激素水平,降低其血糖和体质量,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提高。廖晏君等[18]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脂联素(APN)等多项脂肪细胞因子,纠正胰岛素抵抗和HA,促进糖、脂代谢和增加能量消耗,达到治疗目的。

张维怡等[19]发现针刺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促进胚泡着床,可能通过调节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而实现。潘碧琦等[20]发现腹丛刺可以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盆腔血循环,调整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营养条件,对辅助促进排卵有显著效果。洪建云等[21]发现对于药物促排的多囊卵巢患者辅以针刺(主要是腹丛刺)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针刺这些与脊髓神经节段支配的相关穴位可以产生沿躯体运动中枢传导到中枢的神经冲动,这些针刺信息在下丘脑整合,从而调节内分泌功能。对于局部而言,可以促进卵巢的血液循环,促进排卵。

猜你喜欢

雄激素垂体内分泌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稳住内分泌
两个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中AR基因突变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