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于音乐课堂
2018-02-12纪冬梅
纪冬梅
摘 要:返璞归真的生活,被许多人所向往,返璞归真的教学也是众多教育者所追求的目标。没有运用太多的道理来空谈返璞归真的好处,而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事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音乐课
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自己上课缺少激情和灵感,常常脑子一片空白。参加音乐教学交流活动时,也很少有自己心仪的内容;在自己开课前,我时常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些困惑让我不得不努力思考一个问题:在科技发达,教学手段丰富的今天。我们怎样做到在无盐、无料的情况下,上出一节精彩而不失水准的音乐课?尽可能去掉课堂中一些可有可无的装饰,给学生一些相对纯粹的知识架构呢?我想,答案肯定是有的。
一、提倡本色优势
有这样一个话题:尿布好还是尿不湿好?有人说尿布好:尿布环保方便,可以反复利用,宝宝不易得“红屁屁”。还有人说尿不湿好:用尿不湿可以一夜无需更换,方便省事。保持中立的人说“两个都好,各有优点”。是的,我们无论选择尿布还是尿不湿,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它的功能性,最主要还是宝宝舒适与否。同理,音乐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自己是否方便。简单、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未必不喜欢,看似复杂的教学设计也未必有奇效。
二、学会化繁为简
文言文我们都接触过,古文中文字使用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他们用看似不经意的精辟文字,表述出了海量的哲理,比如说流传至今的《弟子规》《千字文》等。字数虽不多,却将作者的意图表达得完整贴切,精妙传神。
音乐课的教学也应像学古文一样化繁为简。简:并不是简单。相反,它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精简上。很多老师在歌曲教学时采用一种套路,换着法变换形式让学生各种“唱”,从律动”唱”到表演“唱”,从“唱”节奏再到看动画片“唱”,唱了一圈不知道唱什么。等想切入正题,却早已下课。多给学生一点聆听、感受的时间。多对歌曲的处理、情感的体验进行有效的拓展,整个感官被一起调动,效果未必不好。
三、善于转化变通
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大鹿》这课,一年级的孩子在唱道“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句时,总唱不好。复杂的节奏,如果我们巧妙地稍作变通,尝试把整体的速度放慢,再带着学生玩“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游戏,让学生用“懒惰人”的语气来念一念,熟练后用“勤快人”的速度来唱一唱,唱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引导多于教授
我始终认为,教学设备的先进与否不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关键是你能否带领学生一起走进音乐。老师是学生學习音乐路上的领路人,我们应教会学生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音乐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即使没有统一的答案,也可寻求一种整体的共识。
五、适度有效整合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提倡学科整合。要求我们“在实施中,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1]”。在苏教版第二册《夏天的池塘》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是一首和青蛙有关的歌曲,有些老师会对青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内容做全面的分析讲解,却把音乐教学内容撇一边,让人着实搞不懂在上音乐课还是科学课。所以我认为,适度整合,明确目标,突出特点的音乐教学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有效地整合能让课堂效果事半功倍,牵强附会的整合只会让课堂“四不像”。除此之外,整合也需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所差别。
六、有效返璞归真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人人向往、没有纷争的世外桃源。文中,无论是人们的心灵,还是人们的生活状态都平静、朴实而有序。这种状态不正好契合了返璞归真这个词的本义吗?我们可以试着把这种简单的心境放到音乐的教学中,我想未必比我们现实的生活来得更难。学生好比一张白纸,你希望在他们的心灵上做画,就每天在他的记忆里画上一笔,无论每天画多少,简单的灌输也是可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效果的。
在我的愿望里,虽然迫切地希望能有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告诉我们如何去进行教学,也有太多的理论书籍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如何有策略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理论和经验固然有用,但是面对有差异的个性主体,我们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有效施教。我相信,只要我们带着一颗对教学的热忱之心,就一定能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绽放出自己那一朵独特的小花,影响我们的学生,希望我们到年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生涯能在内心自豪地说,我无愧于我的音乐教师事业,我也曾经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吴丹.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有趣[J].中国教育导刊,2015(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