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未来教育探索
2018-02-12郭丽红
郭丽红
摘 要: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人才既要有适应性,也要有前瞻性.在当下新技术革命引发教育形态变革的形势下,我校未雨绸缪在应对新技术革新的问题上,提出“未来型大学的目标”
关键词:未来教育;大学使命;教育革命
众所周知,关注未来是一个民族有远见的标志,展望和应对未来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达国家的教育界和学校已经走在未来教育前列,所以重视对“未来性教育”的探索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人才既要有适应性,业要有前瞻性.在当下新技术革命引发教育形态变革的形势下,我校未雨绸缪在应对新技术革新的问题上,提出“未来型大学的目标”,对此从一下学院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从建筑学院视角分析:“未来型人才”——站在更高的纬度看BIM。首先要认清BIM的核心价值:可视不只等于立体化;协同化不只等于模型碰撞检查。其次要认清BIM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最后,培养BIM人才而不是BIM工人。外语学院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研究了未来外语人才的培养环境,探索了未来多语言文化交流环境的发展阶段,并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外语+”模式。基础课部从知识学视角解码“未来课程建构,未来可能呈现一种“全虚拟智能教学课堂”形态,国外在虚拟现实设备,比如智慧教室开发较早,也相当重视,国内的智能教学课堂在优质基础教育中已经发挥作用,但在高等教育中还是凤毛麟角,需要更为专业和广泛的开发,未来课程的研究和探索远不止于此,知识的变化引发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变化、未来跨学科平台的建设都是我们需要再研究的课题。通过大量的实验教学对比做出总结,教室的思维和情绪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不大。教师思维活跃程度对学生的创造力甚至还存在相反的影响力,但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影响创造力,当施加正向激励的情绪时,自信的后的学生对创造力影响更强。土木工程学院对新工科背景下“未来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新工科的历史使命,新工科背景下未来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信工科背景下未来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商学院对未来型“新营销”人才培养体经进行探讨,“新经济”的发展带动“新商科”人才培养变革,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融合性“新营销”人才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方向,而且根据未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分析、提出了市场营销未来型人才的五大岗位群,并在我校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新目标、新模式、新课程、新技术、新机制”的“新营销”人才培养途径,建立面向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保障体系,为经济建设输送未来型市场营销人才。
机械学院做出了以下分析,自教育部提出“新工科”的概念以后,从“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教育部发布了“新工科”项目和通知。“新工科”理念促使工科教师自身学习和转变,从年轻新工科教师自身出发,分析了通过何种学习,转型为“新工科”教师。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新材新能源等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已经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现代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着劳动市场的人才需求。2017年2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上守践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进行新工科的各项实践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进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②。同时又在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组织各高校专家召非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②和“天大行动”国。2017年6月9号,教育部艾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第一次会议”形成了“ 北京指南”。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了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务发院,实破核心关键技术,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这给我们工科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工科的未来教育已经非常明确,就是基于“新工科” 的要求,培养未来新工科人才。那么,什么是新工科?未来新工科教育究竟是种什么样的新型培养方式?顾佩华教授出:新工科就是科学、应用科学、工程科学和工程实践的创新与进步、不同学科交叉与交融,所形成的新兴工程学科或领域、新范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综合合概念。新工科涉及范围很广,涉及到现代工科领域的新定义、新认识、新工程范氏、新工科教育、新工程研究与创新、新工程实践等多方面。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掌握更先进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专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出的新型工科人才应当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工程设计、创新创业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专业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和职业态度等。这两点,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这对工程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元化,对人大培养质量的未来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新工科的老师,尤其是新工科的年轻教師,我们面临着比学生更大的压力。我们该怎么做?我们的教育教学之路该怎么走?对我们来说它就是“ 学习型的新工科”,我们要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
社会对于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技术知识和学术知识以及彼此之间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综合知识体系的认同和要求都是与时俱进的。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未来型教师应以创新的眼光看待未来行的教育发展并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 李华等.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 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
[3] 吴爱华等.加快发展和教育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4]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5] 李培根.工科何以而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6] 袁振国.以变应变:关于中国未来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8(2).
[7] 王晓波.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