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对策研究

2018-02-11刘佳欣

关键词:价值观念价值观道德

刘佳欣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对塑造大学生的良好品格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合理借鉴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挖掘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针对性措施,这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也能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和发展。

一、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众所周知,建设先进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儒家思想内容丰富,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强调注重个人修养,培养健全人格。“内省慎独”要求大学生应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做事要谨慎小心,不可做不道德的事,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气节、境界等全面素质。当代大学生是知识分子聚集的群体,是科技进步与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战败被俘却从容殉国的文天祥,这些古人无不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前途以及民族命运的神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表现了一种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史上外御强敌、为民谋利的林则徐、戊戌变法失败英勇就义的谭嗣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等等。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怀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和学习榜样。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继承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这不仅是当代赋予高校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

(三)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汲取了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发展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一诺千金、拾金不昧的诚信素质;仁者爱人、与人为善的友善品质等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源泉”两字形象贴切地表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意义,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深刻的认识、发掘与提升。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价值观念是积极向上的,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中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个人前途有较合理的规划。但是,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一些扭曲。这些价值观念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高校德育体系也有一定的影响。据此,深入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具有深刻的发展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

1.政治观念薄弱、集体主义思想淡薄

经济全球化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不断传入,加上发达国家对其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肆宣扬,一些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在我国备受追捧。部分大学生盲目跟从其政治思想,不加以任何的鉴别,认为西方的所有制度都是正确的,却没有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国家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在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熏陶下,部分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受到严重的影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为部分大学生交际处事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个人利益至上,坚持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毫不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平时的行为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利己主义思想严重。

2.诚信意识削弱、道德品质下滑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诚心者,天下之结也”。诚信乃为人之道、立身处事之本。然而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诚信意识缺失、品德素质下降。随着公务员、研究生和各类资格证书等国家类型的考试以及高校期末考试等各类考试的进行,考试作弊现象严重。不少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学校的处分,情节严重者甚至被学校勒令退学。同时一些大学生不积极主动归还助学贷款,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能不还则不还”,对我国的经济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在生活中,说脏话、乱扔垃圾以及破坏共享单车等现象屡见不鲜,公然无视社会公德的存在。这些行为不仅不符合我国大学生的行为规范,更与我国社会公德相违背。更有一部分大学生行为与认知相脱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认识,对他们做出的不道德行为持批判的态度。但是,在实际中却言行不一,不能用社会公德的内容严格要求自己。

3.心理素质脆弱、自我认同感缺失

在高校,面临激烈的学习压力,大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随之产生。在生活中过于依赖父母与他人,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选择逃避。“大学生自杀”已经成为新闻的焦点,“吴谢宇弑母”“林森浩投毒案”等事件也不断被曝光。这些案例的发生恰恰说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人际交往能力差,心理障碍严重,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世界文化多样性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实力的强弱逐渐成为各国衡量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霸权”“文化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些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衍生的文化产品不断向世界各国渗透和推销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各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不断被冲击甚至消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被吹捧,一些辨别能力差的学生盲目崇拜,渐渐接受和认同这些西方价值观,否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甚至诋毁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极大的挑战。

2.高校德育体系不完善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针对2000余名未成年犯和1000余名普通未成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缺乏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现代教育过于注重人才选拔,忽视了最基础的道德教育。在现实中,高校过于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被笼上了一层功利的色彩。同时高校过于重视大学生的考试分数、考研率及各种荣誉奖项,对道德文化宣传欠缺、宣传途径单一并且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课堂上部分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教学内容空洞、陈旧,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差,导致学生上课没有兴趣听课选择玩手机或者看别的书籍。这些问题都导致部分学生讨厌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关道德常识也近乎空白。

3.大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低

由于大学生自身控制力弱,辨别能力差,容易被外界不良思想所迷惑,盲目接收一切外来文化,不加以科学鉴别,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同时,大学生一味地重视学校课程,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成功”,对学校开设的政治课程缺乏兴趣,认为这些课程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导致道德素质成了我们的短板。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认为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已经过时,不再适合现代社会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部分封建不良思想,易使大学生误入歧途。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道德仍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具体措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大学生价值观念具有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对自我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规范其行为举止。那么,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需要进一步探究具体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德育认知水平

诸葛亮告诫儿子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内心宁静以修养身心,俭朴作风培养品德;《礼记·大学》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周易》引申出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哲理等都要求大学生应正视德育、践行德育、实现德育内化。大学生不可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积极用德育的最新内容和最新成果武装自己。

大学生在不断完善自身,提高德育认知水平的同时,也必须将其付诸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感受、留心观察德育的魅力。例如,在高校中,大学生要留意身边的公益广告,透过公益广告的内容,发掘其的内涵,充实自己的德育认知,进而实现德育内化。大学生应提升自我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了解社会文化发展动态,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应积极履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义务,从自身出发,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从各种典型事例中总结经验和启发,使自身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提高自身参与文化活动的实效性,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水平。

(二)完善高校德育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德的规范同样需要法律作为制度保障。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良好风尚,但是近几年伴随着大量国家考试的推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修改后,将对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事处罚,并于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刑法的修改使广大考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形成了诚信考试的社会氛围,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积极推进了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不断完善,使得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制度可依,有规章可循。《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实施,使大学生通过制定的相关行为准则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行为素质。

在打破原有灌输式的道德理论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高校应实现向现代伦理价值观念的转型。同时,增设德育必修课程,及时填充时下提倡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变革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努力形成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全方位建立高校德育制度的新格局,全方位考核大学生德育标准,形成符合大学生实际的道德理论教育,发挥高校德育职能,促进大学生德育不断提高,对大学生道德建设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国家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备的德育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建设,用规章制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弘扬,给大学生道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文化环境,自觉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尚品格。使大学生在平时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利用优秀文化约束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气息底蕴

“昔孟母,择邻处”。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浓厚的文化气息能够陶冶高尚的情操,约束不良风气以及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有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进行良性传播。因此必须形成浓厚的高校德育人文气息。如摆放世界名人的雕像、铜像,在教学楼走廊悬挂名人名言,在宣传栏里张贴各种励志类标语,校园广播经常宣扬传统道德文化等等。同时要注重文化舆论环境的建设,通过班会、墙报等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约束其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设置一些学校特有的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校园运动会”等,使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更好地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培养集体精神,提高道德教育水平。

同时,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也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国家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信息和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惩罚,大力整治谣言和网络乱象,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其次,高校校园应加强对网络道德文化教育和网络道德文化建设。每一学期定期组织网络道德文化的宣传活动,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教育,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创造一个绿色、安全、文明的上网环境,进而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和维护网络道德文明的意识。

[1] 顾友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

[3] 黄艳.儒家优秀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大学城六所高校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

[4] 李红美.拜金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危害及其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3.

[5] 冀鹏.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