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云班课辅助人体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的实施和评估
2018-02-10许家军蔺海燕潘昌霖杨向群
刘 芳,许家军,蔺海燕,潘昌霖,杨向群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人体局部解剖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学好局部解剖学对于学生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至关重要。本单位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是以小班课的形式进行课堂讲解与操作,近年来还在课堂上穿插病例讨论、文献阅读等[1-3],结合教学目标量化评价[4],解剖操作中注意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协作,标本考核中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学生常常反映预习有困难,特别是器官结构毗邻复杂的章节(如腹部);另外,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解剖出所要显露的结构,如腋窝的神经血管,但往往辨认困难;再者,受学时和课堂时间的限制,病例讨论或问题讨论常常不能充分展开,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如今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手机操作十分方便快捷,如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手机上进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蓝墨云班课是一种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5-6]。作者创建了“人体局部解剖学”蓝墨云班课,辅助人体局部解剖学传统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云班课的创建及内容布局
(一)创建云班课。
教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安装蓝墨云班课,注册成功后即可创建属于自己的云班课,同时生成一个邀请码,将其发送给学生,邀请学生加入云班课。教师创建云班课的数量不限,如果同时带教几个平行小班,则可以复制云班课,共享资源,在相应的云班课里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等。
(二)教学资源。
创建云班课是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线上”教学的第1步,云班课里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线上”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电脑登录自己的云班课个人账户,上传一些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材、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为配合人体局部解剖学的课堂教学(下肢4次课,头部2次课,颈部3次课,上肢5次课,胸部2次课,腹部3次课,盆部、会阴、脊柱区各1次课,共22次课),作者在创建的“人体局部解剖学”云班课中上传了22次课的授课幻灯、解剖操作视频(mp4格式)、各局部结构的图片、各局部解剖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朗读音频(mp3格式)等共计250多个素材。
(三)教学活动。
蓝墨云班课配备有答疑讨论、作业/小组任务、头脑风暴、测试活动、投票问卷、课堂表现等活动模块,教师根据授课需要在云班课中添加相应的教学活动。作者常用的云班课活动有:(1)作业/小组任务: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后,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解剖操作情况,上传自己解剖的标本结构照片;或者要求学生上传自己朗读的各局部英语小短文;(2)答疑讨论:学生有疑难问题可在这里提出,教师和其他学生均可参与讨论;(3)测试活动:每个局部的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测试题(选择题)供学生复习时用;(4)头脑风暴: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任务结束后所有的见解即公开;(5)投票问卷:在课程结束后针对局部解剖学的“线上”及“线下”教学环节及效果设置一些问题,供学生投票,投票后即显示结果,便于教师总结经验,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学。
二、云班课辅助教学的实施
在人体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应用云班课的资源、活动以及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的辅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要局部器官的血供、神经支配及毗邻关系,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实地解剖操作的能力。
(一)课前辅助。
开课前教师已在云班课中上传了学习要求、学习进度安排、授课课件、解剖操作视频(进度条设为不可拖动)等资源,学生加入云班课后,利用云班课里丰富的资源对即将学习的人体局部结构进行充分的预习,每学习一个资源,学生即获得相应的经验值,学习兴趣在经验值的增长与排名中自然浓厚起来。
(二)课中辅助。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每组4-5人)为单位,每次课由组长轮流安排主刀、助手和现场指导者。由于主刀和助手均动手操作,此时即由现场指导者翻书或浏览手机云班课资源,在操作中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记录,如播放操作视频、宣读操作步骤、拍摄记录本组所解剖的结构等。
(三)课后辅助。
课后学生登录云班课,进一步浏览授课课件、解剖操作视频、图片等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上传各自解剖操作的心得体会及图片;通过测试题检验其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巩固;在头脑风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出谋划策;如有疑问,即在答疑讨论区提出,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根据提问及回答情况给以相应的经验值。教师在云班课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使用云班课资源的频率、完成云班课活动的质量等,如果需要,可以发布通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和督促。
三、云班课辅助教学的评估
(一)与考核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本单位人体局部解剖学的考核包括三大部分,即卷面理论考核(占65%)、标本考核(操作录像结构辨认及实地标本考核,占25%)和平时成绩(完成局解实习记录册、参与案例讨论、回答课堂提问等情况,占10%)。对学生参与各项云班课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后发现,考核成绩90分以上(优秀)者,其完成云班课活动的总量(51.25%)明显高于80-90分者(31.87%,P<0.05)或80分以下者(22.2%,P<0.01),而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考核优秀的学生大多在平时“线上”参与云班课活动的积极性高,云班课活动如每次解剖操作后要求学生完成的实习记录(含操作体会、解剖结构照片及名称标注)、测试练习、头脑风暴和答疑讨论等,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人体重要局部的结构特点,促进了学生的卷面理论和标本考核成绩。而对学生浏览云班课资源情况的统计显示,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可能为了刷经验值,虽点击了云班课资源,但实际上并没有认真主动地进行学习。也有个别学生在云班课的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但最后考核成绩不太理想,这可能与其学习方法不得当有关。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重学生“线下”学习方法的引导。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云班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周使用“人体局部解剖学”云班课的时间在60min以上者占42%,45min左右者占33%,30min左右者占26%;88%的学生认为云班课使得局解的学习更加有趣;授课之前学生浏览较多的是解剖操作视频,而授课之后则更多的是浏览授课课件,学生认为在现有云班课资源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教师讲解某些知识点的微视频、相关局部的临床手术视频、英语短文的朗读音频以及断层解剖学相关知识等。98%的学生对于在传统课堂之余应用云班课辅助教学表示满意,95%的学生认为这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收获更大,有效地促进了局解的学习,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探究学习能力等。对于存有争议的经验值,82%的学生认为经验值可以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进一步丰富“人体局部解剖学”云班课的资源,合理设置浏览云班课资源和完成各项任务所获得的经验值,将有助于提高云班课对传统授课的辅助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虽然“人体局部解剖学”云班课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喜爱,也比较好地辅助并促进了传统教学,但在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云班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要求高,一些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其对云班课的利用率不高;另外,学校网络不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云班课的使用;还有少数学生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在云班课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应努力完善云班课的资源库,灵活云班课各项活动,增强云班课的趣味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得云班课更具吸引力。也可将此次云班课的经验扩展至其他解剖学教学中,为翻转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