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脏器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10-25吴国伟诸葛毅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肾功能肺部营养

江 涛,吴国伟,诸葛毅

(1.开化县中医院;2.衢州技术学院,浙江 衢州 324300)

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在应激反应下机体极易出现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因此,加强营养支持在疾病救治过程中极其重要。单纯肠外营养支持可造成患者胃肠黏膜发生萎缩,从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所提供的能量不能很好地满足机体的需要[1]。本次研究给予部分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成效显著,现作如下报道。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8例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脑卒中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关于急危重症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我院CT及MRI检查确诊。将患者按照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有84例,男女性患者例数比为44∶40;平均年龄(67.58±10.63)岁;62例为脑梗死,22例为脑出血。B组有84例,男女性患者例数比为46∶38;平均年龄(67.64±10.43)岁;有59例为脑梗死,25例为脑出血。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伴恶性肿瘤、重度心力衰竭、重度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2.方法。给予A组肠外营养支持:根据患者基础能量消耗计算出其每天热量的供应数,治疗第1、2天以输液泵输注相当于总热量50%的肠外营养混合液,逐天递增,直至全量为止给予B组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以A组患者肠外营养混合溶液的50%输注左外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肠内给予患者50mL米汤,每4小时输注1次,若患者无异常反应则于第2天以输液泵匀速输注鼻饲瑞素液,20mL/h,总剂量为500mL,每4h加喂100mL米汤与50mL温开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减少肠外营养支持,增加肠内营养的输注量,逐步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均给予2组连续1个月的治疗。

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患者肝、肾功能及脑、肺部损伤情况进行观察,其中肝肾功能以检测丙氨酸转氨酶、血清肌酐值进行判定,于患者晨起时抽取其空腹静脉血液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肺部损伤情况采用重症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胸片评分、低氧血症评分、机械通气时评分及呼吸系统顺应性评分等,每项得分为0-4分,分值越高表明肺损伤程度越严重;脑损伤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意识越清楚[3]。

二、结 果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及血清肌酐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B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时期A组的指标值,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比较两组脑、肺部的损伤情况。 治疗前两组肺、脑部损伤程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的得分明显较A组优,且P<0.05,两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讨 论

脑卒中发作使得机体处于高能消耗状态,患者极易因能量缺乏而发生消化道出血,营养支持方式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急性反应,改善其体内的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力。本次研究中A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肺、脑损伤改善欠佳。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为鼻饲,营养主要通过静脉在肝内合成,可有效避免对肝、肾造成伤害,且液体的输入量较少,更符合人体对营养的摄入需求,有助于保持胃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及内脏血流的稳定性,从而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降低了患者心肺负荷。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基础上适量加用肠外营养支持,更有利于减轻患者各脏器功能损伤[4]。B组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治疗,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肺、脑受损情况的改善均明显较优(P<0.05),表明该营养支持方式成效显著。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变化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肺部损伤程度对比分)

综上所述,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脏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肾功能肺部营养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