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18-02-09汤发俊
汤发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可见,这既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的重大建设项目。
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源建设、平台建设、开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网络教学环境。
1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
泛雅是以泛在教学与混合式教学为核心思想,以“平台+资源+服务”为基本研发理念,以学习空间为平台支撑,整合海量教学资源,集教学互动、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和教学管理评估于一体的新一代网络教学平台。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为网络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持,其最终显性成效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学习空间,为学校提供一个展示分析的平台。
2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新一代网络教学模式下,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优化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突破传统完全面授的教学局限,让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随需的体验新一代网络教学所带来的高效和便利,让资源展示、教学支持和师生互动等协同发挥最大作用,我们选择了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开放课程。
2.1 课程建设基础
根据课程教学标准调整、教学空间功能拓展以及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实际,自2011年起先后基于moodle和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发3版课程教学空间,在整体架构上,采用了实践部分按项目——项目案例——任务、知识部分按项目——单元的架构逐层递进展开;在教学资源上,制作了全部任务(单元)的微课件、微视频各100余个;在功能应用上,提供了讨论交流、项目作业、单元测验、考试等模块,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
2.2 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遵循,以提升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必需的技能和必备的知识为主线,以实施项目化、任务化、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架构,以基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混合式学习为手段,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操作、Word文档制作、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个实践项目和信息网络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信息系统基础4个知识项目,每个项目从具体的实际项目案例入手,在分析项目案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任务的分解,实现案例逐层分解、任务循序渐进、技能知识一体地边体验边学习,既综合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系统基础等必备的计算机基本概念和信息知识。
2.3 建维措施与实施
在已经实施教学改革和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以提升学习者信息素养为根本,以服务学习者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为目标,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应用为目标,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要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建成课程建设与应用、教学服务与管理相融通的在线开放课程。
2.3.1 动态调整更新
在先期已有课程全部任务课件和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项目教学体系、重梳项目案例、细化学习任务、重组拓展知识、精制课件视频,并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及信息素养提升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含视频和课件)、不断优化课程团队(含配置和学科)、适时增加题库题量(含知识题和实践题),为学习者学习提供较优的学习资源、较好的教学空间。
2.3.2 优化课程团队
在已有《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化教学团队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主讲教师、助理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工作职责与任务,确保课程团队教师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内容更新、在线协作,最终构建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教学与技术相长的课程教学团队。
2.3.3 重梳课程内容
根据学习者认知规律、信息技术发展,按照基于项目(项目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路,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涵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及最新信息技术前沿专题等核心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精心梳理每个实践项目的项目案例和学习任务,同时根据信息技术及时更新、及时补充、调整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将最新信息技术及应用及时转化为课程内容。
2.3.4 精心课程设计
遵循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根据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以及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的需求细化整体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活动,按照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推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立体式、便捷性、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促进师生、生生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协作学习,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2.3.5 提质课程资源
根据课程设计总体要求,以遵照学习者学习习惯和方便移动学习为原则,以课程资源学习任务(单元)为基本架构,提供课程概述、团队介绍、课程标准、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录像和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试题库(含项目作业、单元测验和考试)、网上社区讨论交流、参考资料等课程必需资源,并开设信息技术前沿应用论坛等拓展资源,为学习者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提供条件。
3 课程建设特色及成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建设诸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特色和建设成效。
3.1 课程建设特色
回顾课程建设历程和资源建设实际,课程建设主要特色有:
3.1.1 构建信息化空间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并应用基于 moodle 和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先后开发 3 版教学空间,积极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3.1.2 实施项目化教学
全部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化、任务化、理实一体教学,采用按“项目——项目案例——学习任务——拓展知识”逐层递进展开,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3.1.3 推行混合式学习
依托课程教学空间等信息技术平台,推行基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混合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
3.1.4 采用形成性考核
借助课程教学空间,量化课程考核标准,注重过程性考核,单元测验自动评阅、项目作业师生共评、综合考试网络自测,科学评测学生综合信息素养。
3.2 课程建设成效
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和教学实施等成效明显。
3.2.1 资源丰富,呈现形式多样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系统、完整,含括有富媒体、视频、流媒体等多种展现形式。
3.2.2 受众量大面广,传播影响力大
借助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在线开放课程,辐射面更广、传播力更大,而且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影响力。
3.2.3 众筹分享,校际、师生、生生交流多
通过课程逐步向社会开放,一方面加强了生生、师生和校校等协同教与学工作,同时也通过讨论互动等环节众筹和分享相关资源和信息。
3.2.4 示范辐射面广
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并带动相关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地普适发展,其必将与教育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度充分融合,这对教师多维化教学与学习者混合式学习也会产生进一步变革性的影响,同时也将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会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要求,为此我们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推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的动态、持续性的构建,以期更好地提升学习者学习质量和效率。
[1]《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90714674.html
[2]汤发俊,周威,江文.基于“四位一体”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83-85